返回第29章 书院应试  全族!供我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暮春时节的武昌城,烟雨朦朧如一幅水墨丹青。秦思齐站在窗前,望著檐角滴落的雨水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远处传来货郎悠长的叫卖声,混杂著街坊孩童嬉戏的笑闹。

桌案上,那张江汉书院推荐信是秦茂才伯伯送来的,希望他能进江汉书院。秦思齐伸出食指,抚过信笺上鲜红的印章,那是江汉书院山长周明道的私印,印文“静观堂“三个篆字古朴厚重。墨香犹在,透过纸背感受到写信人落笔时的郑重。

“茂才叔竟为我求得这等珍贵之物.“秦思齐轻声自语,秦茂才披著蓑衣匆匆而来,从怀中取出这封信时,那双常年拨弄算盘的手竟有些微微发抖。將秦思齐的思绪拉回现实。他转身望向屋角那个书箱,那是与推荐信一同送来的厚礼。箱中整齐码放著四书五经的全套刻本,每一册都配有当世大儒的亲笔批註。最上层是两刀上好的宣纸,纸面光洁如新雪,对著光能看到细密的帘纹。

“《论语集注》《尚书》都是是朱子的批本...“秦思齐每日翻阅时都如获至宝,在空白处用蝇头小楷记下自己的心得。几天下来,这些书册的边角都已微微捲曲,却被他保护得纤尘不染。

窗外雨势渐歇,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正好落在书箱铜锁的“勤学“二字上。秦思齐忽然想起秦茂才那夜临走时说的话:“思齐啊,这些书册来之不易。朱子批註本是託了关係...“话到此处却戛然而止,只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好生用著。“

“齐哥儿,该去酒楼了。“秦明文的声音在门外响起,他是秦茂才的长子,读书一般,夫子说难以考上秀才,就回来帮忙了!打断了秦思齐的沉思。他应了一声,將《孝经》最后一段默诵一遍,这才小心地合上书册。书页间夹著的自製书籤是用桂枝做的,散发著淡淡的幽香。

院子里,秦明文今年才十六岁,瘦削的脸上总带著靦腆的笑;赵大则膀大腰圆,是后厨最得力的帮工。见秦思齐出来,赵大抹了把脸上的水珠:“今早王师傅说要做鰣鱼膾,特意留了最好的鱼腹肉给我们尝鲜。“

三人说笑著走出小院。雨后的武昌城格外清新,青石板路泛著湿润的光泽,转过两条街,秦记酒楼的金字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前停著几辆装饰华美的马车——看来今日有贵客光临。

后厨里蒸汽氤氳,王师傅正指挥著十几个帮工忙得团团转。见三人进来,他头也不抬地喊道:“赵大去劈柴,秦茂山洗菜,秦大安帮我杀鱼!“而后

秦明文挽起袖子,取过一把薄如蝉翼的厨刀。这条鰣鱼足有三斤重,银鳞闪闪,鱼眼清亮。他左手按住鱼身,右手运刀如飞,雪亮的刀刃贴著鱼骨游走,转眼间就將鱼肉片得薄如蝉翼,在盘中摆成盛开的牡丹状。“好刀工!“王师傅不知何时站在了身后,嘖嘖称奇,“这手'飞鸞膾'的功夫,没三年火候下不来。文哥儿在厨行里定能闯出名號。“文哥儿微微一笑,“

傍晚回小院的路上,二人在街角遇见卖人的。秦明文买了二个人,递给秦思齐的是一个书生造型的,稀拉出的儒袍褶皱惟妙惟肖。

“明日后就考试了,“秦明文舔著人突然说,“齐哥儿要不要去文庙拜拜?“

秦思齐笑著摇头,却想起箱底那枚母亲给他的铜钱,上面铸著“文昌兴旺“四字。考试前夜,秦思齐辗转难眠。他索性起身,点燃油灯,取出那枚已经磨得发亮的铜钱。五更时分,秦思齐已沐浴更衣。他穿上秦茂才送来的崭新儒衫,靛青色的杭绸面料,袖口绣著暗纹的松竹。束髮时,他特意用了刘氏给的木簪,虽然朴素,却带著淡淡的香。

“加油啊!齐哥儿!“秦大安和秦茂山秦明文,坚持要送他到书院门口。刘氏在家中等候!晨光中的江汉书院庄严肃穆,朱漆大门上的铜钉闪闪发亮。门前聚集的考生中,有人锦衣华服,有僕从簇拥;也有人像他一样布衣素履,却目光坚毅。

登记处的老学究戴著玳瑁眼镜,接过推荐信时眉毛一挑:“隨我来。“穿过几重院落时,秦思齐注意到廊柱上掛著的楹联都是当世名家的手笔,笔力雄浑,內容深邃。

静观堂內檀香裊裊,三位考官正襟危坐。正中那位鬚髮如雪的老者,想必就是山长周明道。秦思齐注意到他双目炯炯有神,手指关节粗大,显是常年执笔所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