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正轻咳一声,开始讲解书院规矩:“蒙学分为甲乙两堂。乙堂主修《四书》《孝经》及书法;甲堂需习八股文,分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秦思齐一眼,“连续三月得甲等,方可升入甲堂。“
正说著,钟声又响。学正肃然道:“山长到!“全场立刻鸦雀无声。鬚髮皆白的周山长踱步而来,目光在秦思齐身上停留片刻,开口道:“今日第一课,老夫亲自来讲。“
他命人抬来一块漆黑板,用白堊笔写下“大学之道“四个大字:“何谓'大学'?非指学堂,乃大人之学也...“
秦思齐全神贯注地听著,不时在带来的竹纸上记下要点。当周山长讲到“格物致知“时,他下意识摸了摸怀中的端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课毕已是午时。秦思齐匆匆赶回秦茂才宅院,发现刘氏早已备好饭菜在门口张望。见他回来,连忙端出温著的鯽鱼汤:“快趁热喝,补脑子的。“
下午的书法课上,教习让新生们先写几个字看看功底。当秦思齐提笔写下“天道酬勤“四个楷书时,教习惊讶得捋断了几根鬍鬚:“这笔力当真七岁?“
散学时,夕阳已经西斜。秦思齐抱著发到的厚厚一摞书册往家走,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他。回头一看,是那个圆脸同窗,名叫李文焕。
“秦同窗,你家住何处?怎么不住斋舍?“李文焕好奇地问。
秦思齐指了指城西方向:“暂居族叔家中,每日往返。“
“那多辛苦!“李文焕瞪大眼睛,“我爹在府衙当差,要不要帮你问问...“
“不必了。“秦思齐微笑著摇头,“行走亦是修行。“
回到家中,秦茂才已经在书房等他,问他今日入学如何,见秦思齐將今日所学娓娓道来,这位见多识广的商人也不禁感嘆:“周山长亲自授课,这是举人班才有的待遇啊!“等秦思齐离开后,秦茂才的夫人王氏进来,“老爷!咋们了几百了两银钱,值不值得!”而后秦茂才道:我们的两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將来要有庇护才行,如今我们投资齐哥儿,將来必定有回报!
晚饭后,刘氏在灯下为儿子缝製新衣。秦思齐伏案温书,忽然抬头问道:“娘,书院规定蒙学生二十岁前不中秀才就要退学“
刘氏的手顿了顿,隨即笑道:“我儿七岁就入书院,二十岁前定能中秀才。“针尖在烛光下闪著细碎的光,“娘只盼你別太累著自己。“
窗外,一弯新月悄悄爬上梨树枝头。秦思齐望著母亲映在窗纸上的剪影,暗暗握紧了手中的笔。
当夜,秦茂山和秦大安收拾行装准备明日返乡。秦茂才將二人送到门口,突然塞过一个沉甸甸的包袱:“这是给村里修祠堂的银子。“
秦茂山刚要推辞,秦茂才已经转身回屋。月光下,老村长捧著那包银子,久久佇立。
翌日清晨,当秦思齐再次踏上求学之路时,秦茂山一行已经启程返回白湖村。刘氏站在门口,望著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又望了望北方故乡的方向,轻轻嘆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