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晴川诗会  全族!供我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不错。“夫子点点头,“气势雄浑,只是'镇神州'稍显夸张。“

张成是第三个,他低著头,声音有些发抖: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有长江天际流。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首诗前两句借用李白,后两句自创,形成巧妙对比。夫子眼前一亮:“化用前人诗句而不露痕跡,后两句尤见志向。好!“

终於轮到秦思齐。他望著江上来往的船只和岸边的縴夫,想起早上的见闻,缓缓吟道:

“千帆竞发日边来,万舸爭流江上开。

谁见岸边縴夫子,一步一血印苍苔。“

诗罢,现场一片寂静。李文焕和林静之瞪大了眼睛,张成则若有所思地望著江岸。就连赵明远那帮人也安静下来,不自觉地看向那些仍在烈日下劳作的縴夫。

郑夫子沉默良久,最终只说了句:“平仄无误,意境还行。继续努力。“

秦思齐明白,夫子是觉得这首诗太过写实,不符合科举诗赋的要求。但他並不后悔,那些縴夫的身影已经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午休时分,学子们分散在树荫下用膳。赵明远那伙人故意离秦思齐远远的,时不时投来鄙夷的目光。

“思齐,你那首诗...“李文焕欲言又止。

林静之接过话头:“写得很好,只是...“

“只是不適合科场。“秦思齐平静地说,“我明白。“

张成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低声道:“我觉得,写得很好。“说完便匆匆走开,像是怕被人看见似的。

下午的行程是登晴川阁远眺。站在三层阁楼上,整个武昌城和长江美景尽收眼底。郑夫子趁机讲解了几首题壁诗,分析歷代文人的写作手法。

“作诗如做人。“夫子语重心长地说,“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胸怀天下。尔等读书,不仅为科举功名,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秦思齐他偷偷看了眼夫子,突然觉得这个平日严厉的老人,此刻眼中闪烁著异样的光彩。

回程的渡船上,夕阳將江水染成金色。秦思齐靠在船舷边,望著远处如血的晚霞,思绪万千。李文焕和林静之在討论今天的诗作,不时发出轻笑。张成独自坐在船尾,手里拿著片树叶,若有所思地把玩著。

“思齐,“李文焕突然凑过来,“你看那边!“

顺著他的手指望去,只见一艘官船正逆流而上,十几个縴夫在岸边艰难前行。其中有个看起来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瘦骨嶙峋的肩膀被縴绳磨出了血痕,却仍在咬牙坚持。他想起了自己那首诗:“一步一血印苍苔“。现实比诗句更加残酷。

“我爹说,这些縴夫多是逃荒的农民。“林静之低声道,“遇上灾年,卖儿卖女是常事...“

回到书院时,已是暮色四合。郑夫子总结道:“今日诗会,张成最佳,林静之次之。秦思齐...“他顿了顿,“立意新颖,但需注意科举诗赋的规范。“

学子们三三两两散去。秦思齐刚走出书院大门,就被张成叫住了。

“秦兄...“张成递过一张皱巴巴的纸,“这是我改写的你那首诗...“

纸上是一首修改过的七绝:

“千帆竞发日边来,万舸爭流江上开。他日若遂凌云志,莫忘民间疾苦哀。“

秦思齐读罢,心头一热。张成却已经转身离去,瘦削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暮色中。江风送来远处的船工號子,悠长而苍凉。秦思齐忽然明白,在这个时代,能读书已是莫大的幸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