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初试丹青  全族!供我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七月的骄阳將武昌城烤得发烫,秦思齐抹了把额头的汗水,汗水立刻浸湿了袖口。通往书院的青石板路烫得能煎鸡蛋,连路边的柳树都蔫头耷脑,叶子捲成了细条。

“这鬼天气...“李文焕有气无力地摇著摺扇,身上的湖绸长衫已经湿透,贴在背上,“我爹说府衙都放了冰盆,咱们书院怎么连个遮阳的竹帘都不掛...“

林静之也好不到哪去,平日里一丝不苟的髮髻此刻鬆散了几缕,粘在汗湿的额头上:“听说京城国子监这时候都放'伏假'了...“

秦思齐没说话,只是默默加快了脚步。他比这两位富家子弟更耐热,白湖村的夏天比这难熬多了,既要顶著烈日下地干活,又要忍受茅草屋里的闷热。想到这儿,他下意识摸了摸怀中的水囊,那是刘氏天不亮就起来煮的凉茶,加了菊,金银和甘草,最是解暑。

蒙学堂里,二十四个学子像霜打的茄子一样瘫在座位上。就连一向严厉的郑夫子也热得受不了,脱了外袍,只穿一件夏布短衫,手中的戒尺都懒得敲了。

“《孟子·告子》下篇...“夫子的声音有气无力地飘在闷热的空气中,“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赵明远趴在桌上,胖脸上全是汗珠,呼哧呼哧地喘著气,活像条离水的鱼。他身边的几个跟班也好不到哪去,有一个甚至偷偷解开领口,用书本扇风。

“罢了。“夫子突然合上书本,“今日大暑,讲些轻鬆的。“

这句话像一剂良药,学堂里顿时有了生气。学子们纷纷直起腰,眼巴巴地望著夫子。

“说说丹青之道吧。“夫子从案几底下取出一个捲轴,徐徐展开,“这是老夫年轻时临摹的《洛神赋图》,尔等可观其线条气韵...“

画卷上,衣袂飘飘的洛神凌波微步,四周云气繚绕,水波荡漾。虽只是黑白摹本,但人物神態生动,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秦思齐看得入了神——这可比他大学时画的工程图纸美多了。

“丹青之妙,首重气韵。“夫子指著画中洛神的衣带,“看这线条,虚实相生,不似似之,方为上乘。“

接著,夫子详细讲解了绘画的基本技法:如何执笔,如何勾勒,如何渲染。又对比了北派山水的雄浑与南派山水的秀润,最后归结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

“现在,尔等各自尝试,题材不限,但求传神。“

学堂里顿时热闹起来。赵明远那伙人凑在一起,嘻嘻哈哈地画著歪歪扭扭的竹子;几个官员子弟则一本正经地临摹起山水来;李文焕和林静之商量了半天,决定合作画一幅松鹤图。

秦思齐握著笔,一时不知从何下手。他前世是工科生,画得最多的是机械製图和各种函数图像,讲究的是精確到毫米的严谨。而眼前这种写意画法,完全顛覆了他的认知。

“画什么好呢...“他喃喃自语,目光扫过学堂。忽然,李文焕和林静之认真討论的画面吸引了他,李文焕眉飞色舞地说著什么,林静之则微微倾身聆听,两人中间摊开著《论语》笔记,阳光透过窗欞,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就画这个!“秦思齐眼前一亮。

他先是跑去厨房,找来用炭,而后用炭轻轻打了底稿,然后取出隨身携带的尺子,仔细测量人物比例。这一举动引来周围学子好奇的目光——谁画画还用尺子啊?

笔尖在宣纸上小心翼翼地移动。秦思齐完全按照写实的手法,將两人的神態、服饰甚至书本上的字跡都儘量还原。李文焕眼角的那颗痣,林静之袖口的褶皱,笔记上的墨渍...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时间到。“夫子的声音將秦思齐从专注状態中唤醒,“各自展示作品。“

学子们轮流上前展示。赵明远画了只肥鹅,说是仙鹤,惹得哄堂大笑;几个官员子弟的山水画得了夫子称讚;李文焕和林静之的松鹤图虽然形似但神韵不足,勉强及格。

“秦思齐,你的呢?“秦思齐捧著画作上前,轻轻展开。学堂里顿时一片譁然——那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意画,而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照片“!画中的李文焕和林静之纤毫毕现,连书页上的字跡都清晰可辨。右下角还题著“三人会友图“五个工整的小字。

“这...“夫子瞪大了眼睛,拿起画作仔细端详,“你这是描绘写实法?“

秦思齐点点头:“学生愚钝,不懂气韵为何物,只能照实描摹。“

李文焕和林静之挤到前面,看到画作后同时惊呼:“这太像了!“

“我要收藏!“李文焕一把抢过画卷,“掛在我书房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