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呼啸,秦思齐紧了紧身上的袍,呵出一口白气,手中的毛笔却未曾停歇。学院已经放了年假,大多数同窗都已归家准备过年,唯有他回到小院 ,每日雷打不动地完成一篇经文、一篇律赋,若时间充裕,还要作一首试帖诗。
秦思齐抬头望了一眼,放鬆眼睛,活动手腕,而后又低头继续书写。他的案头堆满了书籍和文稿,墨跡未乾的纸张整齐地排列在一旁晾乾,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工整的蝇头小楷。
“思齐,你还在写啊?“赵明远裹著厚厚的狐裘,推门而入,带进一阵刺骨的冷风。脸上带著几分无奈,“这都腊月二十了,你该不会连过年都要读书吧?“
秦思齐抬起头,嘴角微微上扬,升入甲班后,感受到学习压力的赵明远听了他爹的话,让他跟著秦思齐一起学习,多给他月钱五十两!而后交往中感受到了秦思齐的学习魅力,混入了三人小队。
秦思齐眼中却仍带著思索的神色:“明远兄来得正好,我刚写完今日的经文,正想找个人討论。“他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指著纸上的一段文字道:“这段《论语》'君子不器'的註解,我总觉得各家说法都有未尽之处。“
赵明远凑过去看了一眼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天爷!你这是要把四书五经都重新註解一遍不成?“他翻开秦思齐案头的一摞文稿,每一页都工整得如同雕版印刷,墨跡深浅一致,字跡挺拔有力,“你该不会从放假第一天就开始这么干了吧?“
“正是如此。“秦思齐放下毛笔,活动了下僵硬的手指,“自腊月十五放假至今,正好五日,我已完成了五篇经文、五篇律赋,还有二首试帖诗。“说著,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这是每日所作,我都按日期整理好了。“
赵明远接过那布包,只见里面整齐地叠放著一沓文稿,每一张左上角都標註著日期和题目。他隨手抽出一篇《论君子慎独》,刚读了个开头,就不由得坐直了身体,神色也变得认真起来。
“这破题立意...“赵明远的声音有些发颤,“思齐,你这文章比上月进步太多了!这'慎独'二字,你竟能从'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引申到'君子之道,莫先於正心诚意',这转折...“
秦思齐微微一笑:“多亏了夫子上次的指点。他说作文贵在立意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我这些日子反覆研读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確实受益匪浅。“
正说著,门外又传来脚步声。林静之披著件藏青色斗篷,手里抱著几本书走了进来,身后跟著提著炭盆的李文焕。两人一进门,就被屋內的景象震住了!书桌上、椅子上甚至床榻边,到处都是摊开的书籍和写满字的纸张,秦思齐和赵明远正凑在一起討论文章。
“我就知道思齐肯定那都不会去。“林静之抖落斗篷上的雪粒,露出无奈的笑容,“明远,你不是说要带我们去醉仙楼听曲儿吗?怎么跑这儿来了?“(富家子弟比较早熟,从小就耳濡目染,年纪小,也嚮往欣赏美)
赵明远摊手,指了指满桌的文稿:“我本来是来叫思齐一起去的,结果看他这架势,怕是连过年都要在书堆里过了。“李文焕放下炭盆,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好奇地凑到桌前。他拿起一篇秦思齐写的律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才读了几句,眼睛就瞪大了:“这用典,这声律,思齐,你这赋拿去考秀才都够格了!“
林静之闻言也凑过来看,片刻后苦笑道:“完了完了,本来还想著放假能鬆快几天,现在看了思齐的文章,我这心里直发慌。上月月考他考到了十名,我还是掉尾灯,照这个劲头,我怕是何时都难以进前十了。“
“可不是嘛!“赵明远拍著大腿,夸张地摇头晃脑,“不怕聪明人,就怕聪明人又聪明又卷!思齐这是要把我们全都卷死啊!“
秦思齐被他们说得有些不好意思,白皙的面庞微微泛红:“我只是想著明年要考童生,早日考得功名,多准备些总是好的!“
“准备?你这哪是准备,简直是拼命!“林静之摇头嘆息,忽然眼睛一亮,“要不这样,反正我们几个也没什么事,不如一起学习?互相督促,总比一个人闷头苦读强。“李文焕立刻赞同:“这主意好!我家刚送来一批新炭,正好拿来取暖。静之,你不是带了书来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