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和《文选》,本来打算自己看的。“林静之把书放在桌上,“现在正好大家一起研究。“
赵明远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后无奈地笑了:“得,醉仙楼的曲儿是听不成了。“他出去吩咐了一下,而后小廝拿来了食盒,打开食盒,取出几样精致点心,桂糕、杏仁酥、芝麻,整齐地摆在桌上,“我带了些吃食,咱们边学边吃,总比乾巴巴地读书强。“
就这样,原本打算放鬆度假的四人,因为秦思齐的勤奋,自发组成了学习小组。每日辰时集合,酉时方散,中间除了用饭,几乎都在研读经典、切磋文章。秦思齐將自己这些日子的心得倾囊相授,其他三人也將各自所长分享出来,赵明远跟著学习供养美食纸张,刘母都不用做饭了,跟著享受美食,林静之擅长经义註解,李文焕则对朝廷典章制度了如指掌。各有所长!
腊月二十五,那日大雪纷飞,张成冒著风雪前来拜访。他站在小院门口,看著屋內四人伏案疾书的场景,不由得愣住了。炭盆烧得正旺,茶壶冒著热气,四人时而低声討论,时而奋笔疾书,竟无人注意到他的到来。
“张兄有事?“秦思齐抬头时才发现门口的人,连忙起身相迎。张成搓著手,有些侷促:“我有些经义上的问题想请教思齐...“秦思齐说道,“要不你与我们一起討论?或者留下问题,我思考后答覆你。“
张成脸上闪过一丝失落,勉强笑道:“没事,我改日再来。“说完便匆匆离去,背影在雪中显得格外孤单。
而后又有人敲门,看到来人疑惑的问道:“这是...“
赵明远突然一拍脑门:“哎呀!我忘了告诉你们,我爹听说我们几个假期都在用功读书,特意让人送些年货来!“只见赵家的僕人抬下一个大箱子,打开一看,里面除了各色年货,竟还有一套崭新的《十三经註疏》,书页崭新,墨香扑鼻,一看就是江南精刻本。“这是金陵最新刻印的版本,我爹特意从江南购来的。“赵明远得意地说,“他知道我们爱读书,就多备了一份。“
正说著,李家的马车也来了。除了日常用品,李文焕的父亲,李通判还送来了一摞手抄本,用锦缎包裹得严严实实。
“这是...“李文焕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翻看几页后,顿时惊喜交加,“是近十年童生试的优秀答卷!还有考官批语!爹怎么弄到的?“
最后是林家的礼物。林按察使司僉事不仅送来了丰厚的年礼,上等徽墨、湖笔、宣纸,还附了一封信,说已经联繫了府学一位退休的老教授,开春后可以专门指点他们文章。
秦思齐看著眼前这一切,心中既感动又有些惶恐:“这都是因为他的几个同窗带来的福“
“因为我们跟著你一起发奋读书啊!“赵明远搂住他的肩膀,大笑道,“我爹在信里说了,他从来没见过我这么用功,高兴得不得了,说这才像是要光耀门楣的样子!“
林静之也笑道:“我娘说,早知道和思齐一起读书能让我这么用功,就该早些把我送到你这里来。“
李文焕翻看著那些答卷,突然抬头,眼中闪烁著坚定的光芒:“思齐,你说我们这么用功,明年童生试...“
四人相视一笑,眼中都燃起了斗志的火焰。屋外,阳光穿透云层照在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秦思齐望著那光芒,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这段共同苦读的日子,將会成为他们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