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码头上帆檣如林,早起的船工正在升帆。李文焕,林静之搭乘商帮的货船,逐渐远行!
开船的铜锣响起时,秦思齐站在码头上,晨雾渐渐散去,帆影被拉得很长很长。赵明远过来拉著思齐:“上马车吧,我送你回去。“
“我想走走。“秦思齐婉拒道,目光仍追隨著那两叶渐行渐远的孤帆。直到船影缩成江天一色处的小黑点,他才转身踏上归途。背后传来赵明远的喊声:“你是几號回乡,我来送你“秦思齐並未回答,而是摆了摆手!
回城的官道上积雪开始融化,秦思齐的布鞋很快被泥水浸透。路过十里亭茶棚时,两文钱买了碗粗茶,解了解口里的酒味,毕竟还是小孩子,怕母亲担忧。而后听到,茶棚里几个脚夫正高声议论著今年的院试。
“听说周学政最厌浮华文风...“
“放屁!我表侄在衙门当差,说去年取中的都是駢四儷六...“
秦思齐默默听著,突然发现自己的食指正在桌面上无意识地写著“潮平两岸阔“的“阔“字,水痕在粗糙的木纹间蜿蜒。
离开茶棚后,走著来时路,直到午时三刻,秦思齐终於回到城南小院。推开院门,发现母亲不在家,灶台上留著张字条,说是去秦记酒楼帮忙准备宴席了。字条旁摆著碗尚有余温的薑汤,陶碗底下压著十枚铜钱。
书桌上整整齐齐摞著三本书:《春秋义例》、李通判送的《科场条例》,还有他自己整理的《试帖诗钞》。他铺开宣纸,开始临摹早晨写的那首《送君》。写到“文章千古事“时,笔锋突然一顿,这句诗此刻读来,竟有了新的况味。
窗外传来孩童的嬉闹声。秦思齐抬头望去,几个街坊家的孩子正在院墙外玩“状元游街“的游戏,红纸折的乌纱帽在风中摇晃,宛如跳动的火苗。
墨跡干透后,秦思齐將新写的诗贴在床头。他轻轻抚平纸角的褶皱。院门吱呀一响,母亲提著竹篮回来了。秦思齐连忙迎出去,接过她手中沉甸甸的布袋,里面装著茂才叔家给的米和肉。
“送走了?“刘氏轻声问,“嗯。“秦思齐点点头,他默默將布袋拎进厨房,开始淘米洗菜。灶膛里的火苗噼啪作响。而后跟母亲说著:“母亲,我们明天就动身回恩施县,县试也要开始了,还要提前回去找人担保。”
刘氏急忙说著去收拾行李,而后数著家里剩余的银钱,都是族里和茂才叔给的钱,加上秦思齐售卖笔记的钱,一共还有十三两左右。嘱咐母亲买一些糕点,拿回去给族人尝尝。
帮厨完后,秦思齐独自来到秦记酒楼的后院,茂才叔正在厨房检查今晚要用的鲜鱼,手中的鲤鱼“扑通“一声掉回了水缸。听道:“叔,侄儿要回故里参加县试,特来告辞。”让明文送你们回去,他也该清明回去祭拜一下他爷爷。“也就是秦秀才。茂才叔又说著,“再带个伙计背行李“又把袖子里掏出银两掏出来给他。
秦思齐推辞掉银两,茂才叔还在扳著手指安排起来:“坐张老大的船,他长来往恩施与武昌的水路。带两坛酱肉路上吃,再带些其他的给乡亲...“而后把给赵明远的一封信,让茂才叔转交!
辰时三刻,汉阳门码头比往日更加喧闹。秦思齐扶著母亲登上乌篷船,发现船舱里已经铺好了干稻草,显然是茂才叔特意安排的。
刘氏望著渐渐远去的武昌城墙,突然抓紧了儿子的手:“齐哥儿,你的书箱...“
“都带著呢。“秦思齐指了指船尾的藤箱,里面整齐码放著《四书章句》和几册时文集。箱盖上用麻绳绑著考篮,在江风中轻轻摇晃。秦明文讲著酒楼里的趣味事情,消磨著时间,就这样逆江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