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2章 会试准备  全族!供我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科举搜检严格,所携之物皆有定例,秦实诚对此事看得极重,他翻出早就打听好的清单,与秦明慧一项项核对准备。

首先是文房器具,秦实诚取出公子常用的那方歙砚,又备了两锭上好的徽墨,仔细检查有无裂痕。“公子,墨带了两锭,应是无虞了。”

秦明慧则负责整理一叠叠的试捲纸和草稿纸,皆是符合场规的素白纸,並无格线,亦无任何印记。

又挑选了四五支大小不一的湖笔,既有书写制艺文章的紫毫,也有誊录用的中小楷,一一检查笔头是否牢固。“笔也备齐了,都试过,不漏墨。”

其次是炊饮之具。號舍中虽有號军供给热水,但饮食仍需自理。秦实诚准备了一个小巧的、允许携带的泥炉,一小袋无烟的白炭,以及一个耐烧的砂銚子用於煮水。“炭不敢多带,怕烟大惹眼,但也够煎茶热食了。” 碗筷则选了轻便的竹木製品,另有一把小小的解手刀,用於切分食物。

食物须耐存、顶饿、冷食亦可入口。秦实诚煞费苦心,准备了大量烤得干硬的麵饼、蒸饼,这是主食。“饼子烤得干,能放久些。”

又精心製作了许多肉脯、干肉条,用椒盐重重醃过;还有十几个咸鸭蛋,都用油纸包裹得严实。他甚至记得带上一小罐盐、一罐飴和一包从恩施寄来的茶。若肠胃不適,喝杯热茶总是好的。” 所有食物皆乾爽无汤水,符合搜检要求。

御寒之物亦不可少。三月的京城,號舍阴冷,尤以夜半为甚。秦实诚將一件厚实的毡毯卷得紧紧的,又塞进去一件填充絮的褶子(比皮袄更常见且实用),还有一个暖手的铜媼(手炉),里面放好炭火和灰,届时可以取暖。毡毯和褶子虽占地方,但夜里冻著了可不得了。

最后是诸多杂项:一罐提神醒脑的薄荷膏、几包常用的丸药(如藿香正气丸)、数支照明用的蜡烛、一面挡风的布帘(用於悬掛在號舍门口)、一叠草纸。秦实诚考虑得极为周到。

林林总总,竟將一个大號的、藤条编制的考篮塞得满满当当,沉甸甸的。秦明慧试著提了提,咋舌道:“这般沉重!思齐,到时我送你至贡院龙门。”

秦思齐看著这两个为自己忙碌操持、思虑周详的族人,满是幸运。

日子便在这样极度规律且平静的节奏中流淌。小院的门时常紧闭,谢绝了大多数访客。

唯有王牧之偶尔来过一两次,也只是在院中稍坐片刻,与秦思齐简单交流几句近来的读书心得,留下几句真诚的鼓励便告辞离去,绝不久坐打扰。还將自己手抄的一份《科场条例》及注意事项送给了秦思齐,字跡工整,条理清晰,可见其用心。

秦思齐每日里便是温书、默诵、习字、揣摩时文。他將过往十年的会试墨卷反覆研读,分析文章结构,破题思路,圣贤义理。

有时读到妙处,会击节讚嘆;有时遇到疑难,便蹙眉沉思,在纸上写下註疏。

他不再追求量的积累,而是注重心的体悟与状態的调整。夜深人静时,他也会放下书本,在院中踱步,仰望星空,让思绪沉淀。

那跳跃的炭火,两个少年低低的交谈声,以及空气中瀰漫的淡淡墨香与食物香气,构成了他考前最后时光里最安稳的背景。

秦实诚和秦明慧更是屏息凝神,走路都放轻了脚步,说话也压低了声音,生怕惊扰了思齐的文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