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答卷,第一印象就是字!必须用工整规范、秀丽端庄的馆阁体楷书。字写得歪歪扭扭或有涂改,內容再好也得大打折扣。
秦思齐铺开上好的宣纸,让秦明慧细细研墨。完全按照馆阁体的標准,横平竖直,开始临摹字帖。每个字的大小、间距、力度都力求均匀划一。
“明慧,你看这一捺,是不是力度不够匀称?”
“实诚,你眼神好,帮我看看这一列字有没有歪?”
秦思齐写得极其缓慢而专注,往往一上午也只能练满两三张大纸。手腕很快就酸胀不已,但不敢停歇。
在殿试那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构思策问答案,又要保证全书字体完美无瑕,没有形成肌肉记忆是绝对不行的。小院里堆放的写满字的废纸越来越多。
殿试考题通常是皇帝亲自或授意擬定的策问,多是关於当前国家治理的实际问题。答题不仅有內容要求,更有极其严格的格式规范。
开篇必须如何称颂皇帝陛下,用语需极尽恭敬尊崇。
承接策问题目时,需用固定套话,如“臣伏读制策有云…”。
论述过程中,需分段清晰,起承转合有定式,多用对仗工整的駢句,彰显文采。
结尾处必须表达忠君爱国、鞠躬尽瘁的决心,同样有固定范式。
自己则反覆回忆会试策问中关於屯田、漕运等问题的论述,並思考是否有可补充或深化的地方。
確保自己的答案不仅能展现文采和格式,更能体现出对国事的真切关心和务实见解,避免成为空谈的书呆子。
秦实诚和秦明慧也全力配合。一个负责信息搜集和物资採买,一个负责笔墨伺候和院內肃静。
殿试前一日,天色未晚,秦思齐便沐浴更衣,换上一身浆洗得乾乾净净的青色襴衫,在秦实诚的陪同下,前往礼部衙署。
礼部大门外,已是人影幢幢。新科贡士们陆续到来,人人脸上都带著既兴奋又紧张的神色,彼此见面,也只是拱手低声寒暄,不復往日喧囂。气氛明显庄重了许多。
在礼部官吏的指引下,眾贡士按名次排队,逐一领取明日殿试所用的物品:特製的厚实试捲纸、宫廷御製的墨锭和毛笔、一方小巧的砚台,以及一张可在宫內指定地点领取简单餐食的凭券。每领一物,都需签字画押,手续严谨。
领物完毕,一位身著緋袍、神情肃穆的礼部郎中站上台阶,开始高声宣讲明日殿试的详细流程与礼仪规范。从何时何地集合,如何列队,如何行进,覲见天子时如何叩拜,答题时有何禁忌,乃至如厕的规矩(需领“出恭牌”並由侍卫陪同)……事无巨细,一一交代清楚。
“…诸生切记,殿前失仪,非同小可!务必谨言慎行,垂首恭立,非问勿言…” 官员的声音在空旷的院落里迴荡,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所有贡士都听得极为认真,生怕漏掉一个字。秦思齐更是將每条每款都默默记在心中。明日的一切,都与以往任何一场考试不同,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评价。
回到学仁里小院,秦思齐简单用了些清淡的晚饭,便早早熄灯上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