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怀明领著两人,来到太乙观藏经阁的二层。
坐镇此地的,乃是太乙观“三都五管”之首:“都讲”怀玹道人,一个鹤髮童顏,寿眉足有尺余长的老道长。
他与观主同辈,因出家修行,弃了俗家姓氏,將道名作为道號自称。
“师兄。”
“观主。”
两位长辈相互见礼。
姜桓两人也向怀玹行礼:“见过师伯!”
太乙观规矩,观主每三十六年一轮,与弟子入门时间一致。应届弟子,全都记在观主门下,没有高低贵贱之別。
至於能否尽得真传,那就还得看个人努力了。
怀玹打量一番,抚须頷首,面露微笑:“丰神清越,气度不凡,不愧为我太乙门人!”
“师兄谬讚了。”观主轻笑道,“今日他二人入道,我欲传其后续法门,还请师兄开阁。”
“理当如此。”怀垣抬手一拂,空间泛起涟漪,一座楼梯凭空出现,通往本不存在的三楼。
姜桓不由震惊:“这是……”
观主笑道:“不过是宇道的粗浅运用罢了。”
上下四方谓之“宇”,所谓宇道,便是空间之道。
“杏祖沉睡的那处溶洞,其实也是一处宇道秘境。不然,这座小山头,哪里承载得住?”
姜桓恍然,与章鸣一道,跟在观主身后,上了三楼。
这是一处静室,內墙居中处有一张长案,上面陈列著三样物品。
居中是一片杏叶,青翠欲滴,质地如玉,泛著淡淡清光。
左侧是一卷青玉册,上有殷红符篆流转。
右侧则是一枚青玉小印,一寸见方,印钮是个憨態可掬的小老虎。
观主踱步到长案边,沉声道:“我太乙观每三十六年,招录一批仙苗。每十批仙苗,启用一个字辈。”
“你二人为『定』字辈第一批仙苗,当为未来的师弟、师妹做好表率。”
他朝长案拜了一拜,將玉印托在掌心:“当日你等拜入山门,曾立下『太乙七戒』,如今可还记得?”
姜桓、章鸣齐声道:“铭记於心,持戒於行,不敢或忘。”
在江怀明的示意下,两人当著玉印,再次立誓。
一不得为祸人间。
二不得欺师灭祖。
三不得同门相残。
四不得勾结魔道。
五不得逆乱阴阳。
六不得偷学禁术。
七不得擅立道统。
“弟子若改前言,身躯俱成飞灰。”
誓言立下,玉印有感。
印钮上的小老虎活了过来,张嘴吐出两道符籙,自二人眉心落入灵台,化作金色锁链,缠绕在芒种之上。
姜桓灵台中,句芒法相显化,本能地想要將之抹除,却被他按捺住。
发此七大戒誓,均出自其本心,没必要多此一举。
片刻后,符文锁链与芒种融为一体,不復显现,只冥冥中有利剑高悬,惩治背誓之徒。
印钮上的小老虎咂巴著嘴,再次陷入沉寂。
江怀明欣慰頷首,將玉印放回原位,又朝长案拜了一拜。
左边那捲玉册自动浮起,抖开绑扎的金线,片片玉简缓缓铺陈开来。
姜桓眸光掠过,心念微转,目测其恰好有四十九片,正合大衍之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