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年轻道人下了庐山,便各自分散。
邹彪与九师妹舒芳,来自九江郡以外,又都在北方,便先结伴而行。
章鸣等五人,家在九江郡的其他州县,也各回各家。
唯有姜桓和苏白,是庐山县人士。
苏白家在县城附近苏家庄,姜桓的老家姜家村,还在县城以南,临近彭蠡大泽。
自上山修行后,道童们鲜少出太乙观地界,偶尔下山,也是来去匆匆,不曾留意沿途风景。
如今回到这烟火人间,他俩看什么都新鲜。
“师兄快看,金色的稻穀!”苏白指著远方將熟的晚稻田,很是稀奇。
姜桓望去,只见稻田翻金浪,不消说,今年会是个大丰收。
“在山上,见多了青麦和白谷,倒是险些忘了,寻常的麦子和稻穀,其实是金色的了。”
青麦和白谷,乃是玄稷天尊培育五穀灵根时意外所得,与赤黍、黄稷、玄豆,合称“玄稷五穀”。
其培育方法,早已传遍天下,任何修行者都能栽培。太乙观也种了不少。
它们与苦杏一样,属於不入流的灵植,不能直接辅益修行,但长期食用,有滋补身体、壮大元气的功效。
太乙观的道童们,日常就是以玄稷五穀为食。姜桓酿造五穀灵酒,用的也是这五穀。
两人特意跑到稻田边,兴致勃勃地看了一会儿。
“狗子,跑慢点儿!”远方传来女人的呼喊。
姜桓回头,只见一个小豆丁迈开小短腿,飞快地朝这边奔来,后面还追著一个中年村妇。
他定睛一看,那小娃儿,不正是摘自己杏子的李狗子嘛?
“阿叔!阿叔!”
李狗子边跑边喊,撒欢似的跑过来,手里举著块发糕:“香香的,给你吃!”
“你还记得我啊?”姜桓一愣,弯腰揉了揉他的脑袋,“你娘亲的身体,可痊癒了?”
“吃了你给的杏子,又有姨姨看病,阿娘早好了!”
李狗子执著地举著发糕:“阿叔,吃糕!”
一旁的苏白逗他:“只给这个阿叔吃,不给我吃啊?”
李狗子像是这才注意到他,犹豫了会儿,才撕下一小半:“阿叔你也吃!”
苏白半点不客气,接过发糕两口吃完:“嘖,味道不错。”
姜桓无奈地看著他:“没事逗孩子作甚?”
见小傢伙还挺固执,他只好也接过发糕吃了。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那妇人总算追了上来,喘著气跟两人道歉:“两位道爷,孩子不懂事,衝撞您二位了……”
“嫂子有礼了!可不敢当道爷的称呼。”
姜桓笑道:“我俩从庐山上来,和这娃儿是旧相识了,不碍事的。”又说了杏子的事。
“原来是太乙观的道长!”妇人热情起来,“您真是个好人哩!不计较狗子闯的祸,还送杏子给他。”
“我这身子,也是你们观里的徐慧道长,费心给治好的。你们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哩!”
其实在太乙观,唯有观主,以及“三都五管”等长辈,能称道长。
姜桓等完成筑基的芒种修士,只可称道士。
徐慧等道童,那就更不能称呼道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