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等候两小筑基,姜桓在山上又多盘桓了一月有余。
期间,去年怀垣种下的青麦,以及今春所播的白谷、玄豆相继成熟,穰穰满家。
后来再种的赤黍与黄稷则长势萎靡,眼见著连播下的种子都未必能收回成本。
姜桓隨同门一道刈割灵谷,又分润了一番丰饶灵机反哺,灵台法力瑧至八千七百余缕,距芒种三转已触手可及。
怀垣见弟子们进境神速,连忙叮嘱眾人暂缓修行,以免法力虚浮不凝,有损日后道基。
待阿青、阿翠成功炼化出第一缕法力,那两株孕育“青珠”后枯萎的禾苗,也重新萌发,抽枝展叶,长至半人来高,青光莹莹流转,堪堪蜕变为灵植。
恰逢此时,那合欢宗“弃徒”田无笙传信上山,言道庐山县以南,似有青蚁踪跡出没。
姜桓遂重拾前议,携两小飘然下山游歷。
他先折返姜家村,效仿太乙观处置苦杏树的做法,將那两株新生灵禾移栽故土。
苦杏树下,两株青翠欲滴的禾苗临风轻曳,散逸出清甜的穀物馨香,令人闻之顿生饱腹感。
里正姜钦又惊又喜,郑重朝两小躬身作揖:“二位小先生厚恩,姜家村上下铭感五內!”
阿青乐呵呵挥舞触鬚:“姜家村,也是我们的老家哩!”
阿翠用力点头,声音清脆:“树爷爷不在了,我们代它守护家园!”
姜钦闻言眼眶微红,復又深深一揖。
一人两蚁未在村中久留。
离了姜家村,姜桓便取出四十九根灵气蓍草,凝神占卜田无笙所指青蚁方位。
他依法术诀窍而行,分二、掛一、揲四、归奇,往復“十八变”后,终得离卦(?)。
姜桓眉峰微蹙,屈指推算:“上九爻辞:王用出征,有嘉折首?”
旁观的阿青、阿翠看得眼冒金星,小脑袋晕乎乎晃悠。
半晌,阿青才弱弱探问:“阿桓,这卦……说的是啥呀?”
“离卦(?)主南,重离(?)叠象,大抵指路正南。”姜桓沉吟道,“至於这爻辞……或预示此行將遇敌手,且能克敌制胜?”
“呀!要打架啦?”阿翠瞪圆眼睛,触鬚紧张地竖起,“我们能打贏吧?”
“肯定能贏!”阿青重重点头,信心满满,“卦上都说了呢!”
筑基之后,两小心智渐长,虽仍显稚嫩,思绪却更清晰条理。
姜桓莞尔:“尽信卦,不如无卦。管他呢,且向南行,看是何等杀伐在候著。”
太乙观虽然慈悲渡世,但也有霹雳手段。他心中自无惧意,遂携两小御风而起,一路南行。
姜家村正南,便是烟波浩渺的彭蠡大泽。
时近黄昏,岸边泊满乌篷船与简陋扁舟。
渔人们於船上升起炭火,烹煮鱼粥,咸鲜香气隨风飘散,勾人馋涎。
“船家,你这船可能载人?能否搭我一程?”姜桓感应气机,择中一艘吉气最盛的渔船。
船主乃一对中年夫妇,面上风霜刻痕虽深,眉宇间却隱有善气。姜桓远观便知,此二人必於这大泽中救过数条性命。
撑篙的汉子扬手招呼:“俺这船既打渔也载人!小师傅要去哪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