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7章 外强中乾的回紇汗国(7K大章)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57章 外强中乾的回紇汗国(7k大章)

神武元年,八月初一。

姜天骄在紫微宫含元殿如期召开早朝会议。

文武百官对於姜天骄派兵攻打回汗国感到不解,军国大事他只跟宰相们商议,很少去过问其余官员的意见。

然而文武百官对此知之甚少,实在搞不懂姜天骄为何要攻打回汗国。

姜天骄决定趁著早朝稍微说明一下,他坐在皇位上郑重其事说道:“近日以来,诸位爱卿对朕出兵討伐回汗国感到不解,现在眾卿有什么问题皆可畅所欲言。”

崔祐甫率先站出来说话,他一脸不满说道:“陛下,回汗国控弦之士至少有二十余万,其势虽然还比不上突厥汗国,但也比曾经的薛延陀汗国更加强大。”

“如今回汗国已经成为漠北草原的霸主,斥地愈广,东极室韦,西至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此其势不可敌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轻易解决。”

“更何况我朝时至今日尚未收復河西道和陇右道,反而却把精兵强將派到漠北草原,微臣实在不理解陛下这一行为。”

阿史那承庆立刻解释道:“崔中丞,你对回汗国知之甚少,自然不知道回內部这一年来所发生的大事。”

“回王子移地健杀兄弒父登上可汗之位,人神共愤,其国已乱,铁勒诸部离心离得,兵无战心。”

“其中拔野古和骨利干两大部落遣使归附我朝,此乃討灭回汗国之天赐良机。”

“陛下这才委任契丹可汗遥攀楷落为安北大都护,以拔野古其地为幽陵都督府,骨利干其地为玄闕都督府,为的就是分化瓦解回汽汗国各大部落。”

“回汗国是由內九姓和外九姓所组成,而这內九姓是指回部落所组成的九个氏族,分別为药罗葛、胡咄葛、咄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葛萨、斛嗑素、药勿葛、奚耶勿。”

“其中药罗葛氏作为回王族,歷代可汗多出於此,其余八大氏族以础罗勿和葛萨势力较强,

常常参与回汗国的军国大事,从而形成回汗国的统治基础。”

“至於外九姓是指回汗国的铁勒诸部,分別为回、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芯、拔悉密、葛逻禄。”

“昔日盛唐名將王忠嗣就是拉拢拔悉密、葛逻禄、回三个部落,相约攻打漠北突厥瓜分其地。后来突厥亡国以后,回又是联合葛逻禄击败拔悉密,这才成功在漠北草原建立回汗国。”

“回汗国在天宝年间相继吞併拔悉密和葛逻禄,位於乌德山(杭爱山)的东葛逻禄部眾从此归於回汗国,金山(阿尔泰山)以西的西葛逻禄自立叶护名义上归属大唐。”

“综上所述,回汗国只是以回为首的部落联盟,除了核心联盟之外,內部还存在多个依附程度不一的部落,例如骨利干和多览葛。”

“换而言之,我朝根本不需要跟整个回汗国为敌,只需集中全力猛攻回部落,又或者说只打回王族药罗葛氏就行。”

经过阿史那承庆这般抽丝剥茧的解释,文武百官顿时觉得这回汗国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

阿史那承庆来自突厥王族阿史那氏,从小就在后突汗国长大成人,他对草原上各大部落自然是如数家珍,而这恰恰是中原王朝所不具备的情报信息。

当初王忠嗣能够这么轻易討灭掉后突厥汗国,究其原因在於西部叶护阿布思主动归降,因此才能通过穿梭外交拉拢到拔悉密、葛逻禄、回三个部落。

古往今来,草原政权皆以部落联盟所构成,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都不例外,各大部落因利益而联合,这就导致缺乏稳定的集权统治。

歷代草原霸主都要依靠军事胜利和资源分配维持权威,一旦外部压力增大,部落联盟自然就会土崩瓦解。

中原王朝经常以离间之计分化大草原上的各大部落,僱佣游牧胡人组建精锐骑兵,锄强扶弱,

视情况而定拉拢弱小部落,使其提供粮草补给和情报信息。

崔祐甫认为阿史那承庆说得倒是在理,可他却有不同意见,隨即不动声色说道:“既然陛下加封契丹可汗遥攀楷落为安北大都护,何不让他率领契丹、奚人、室韦、拔野古、骨利干五部兵马攻杀回汗国,为何还要我朝派遣三万精骑出塞作战?”

阿史那承庆不紧不慢解释道:“崔中丞,你身为河北汉人自然不清楚塞外情况,大草原上的各个部落永远只效忠於强者,简而言之就是谁强帮谁。”

“当场回趁我中原板荡,勾结李唐助紂为虐,此仇此恨我大夏將士刻骨铭心。而今其自取灭亡,內乱不休,移地健杀兄弒父,神人共弃,正是天亡其国之时。”

“拔野古和骨利干为何遣使归附?绝非仰慕我朝仁德!草原群狼,只认利齿,只不过是畏惧移地健拿他们开刀!”

“若是我朝不派精兵强將前去助战,空口许诺令其自行攻伐回,那么契丹、奚人,室韦、拔野古、骨利干五部必定不敢主动进攻,这岂不是白白坐失良机了吗?”

“彼等只想首鼠两端坐观成败,殊不知照此情势拖下去,拔野古和骨利干为求自保,极有可能反噬我朝。”

“此等狐兔之性,不见真章,岂肯倾力搏命?唯有我大夏铁骑,如雷霆万钧,出塞远征!以堂堂正正之王师,打出我大夏开国新朝之赫赫天威,让他们亲眼看到大夏旌旗所指,便是回覆灭之地!”

“唯有如此才能服铁勒诸部和诸胡之心,方能驱策契丹、奚人、室韦、拔野古、骨利干一拥而上,彻底將回汗国碾为粉。”

“只要能够消灭掉回汗国,三万精骑又算得了什么?契丹、奚人、室韦、拔野古、骨利干五部愿意提供粮草补给,间接为我朝节省大量钱粮,纵使失败对我朝来说也是损失不大。”

这番言论顿时激起千层浪,眾人纷纷一片譁然。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武將们如同被点燃的乾柴,瞬间爆发出强烈的附和之声。

崔祐莆见此情形不再说话,他重新退了回去。

田乾真已经让姜天骄从长安调到洛阳,他见到崔祐甫说完话后,同样跟著站出来问道:“陛下,如若按照司徒之言,我朝发兵討伐回汗国確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只是微臣不理解为什么要委任遥琴楷落为安北大都护,他明明已经是契丹可汗,再把漠北草原交给他去管理,將来尾大不掉又该怎么办?”

姜天骄立刻接话回答道:“雍国公的担忧不无道理,然而遥琴楷落乃是朕的国丈,他名义上还是皇后娘娘的父亲,让他充任安北大都护最適合不过。”

“现在回汗国是以铁勒诸部为主,反观遥琴楷落则是契丹可汗,他想要名正言顺统治漠北草原,那就只能通过大夏朝廷的安北都护府,至少数十年內不必担心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

“要是朕不委任遥楷落为安北大都护,哪怕我朝真能顺利灭掉回汗国,铁勒诸部还会重新建立新的汗国,这样下去只会没完没了而已。”

田乾真觉得姜天骄所言极是,他也不再继续追问下去。

郑虔稍微整理一下紫袍玉带,他步伐沉稳走到大殿中央,声音异常清晰说道:“陛下,老臣有话要讲!”

六十九岁的郑虔面容清瘤,眼神沉静如深潭,他出使南詔国归来不久,成功说服云南王阁罗凤归顺大夏朝廷,真可谓是立下不朽之功。

郑虔本以为姜天骄会把精力放到吐蕃身上,没想到他居然把战略重心转移到漠北草原的回汗国,这让他感到极为不满。

“老爱卿请讲!”

姜天骄非常客气说道。

郑虔先向皇位上的姜天骄深深一揖,动作一丝不苟,尽显大儒气度,然后他才转向阿史那承庆缓缓开口道:“刚才司徒之言確实有几分道理。”

虽然郑虔看似温和的开场,但却为接下来的话语定下基调。

紧接著他突然话锋一转,语调变得凝重而沉痛说道:“然而司徒只言灭国之功,可曾想过我大夏最大敌人向来不是回汗国,而是西北吐蕃以及残唐势力。”

“司徒认为拔野古和骨利干乃是狐兔之性,不见我王师铁蹄,不肯尽力,此言老臣亦不否认。

一“只是我朝大军出塞与回主力战於漠北草原,即便胜利那也会损失惨重,届时王师精锐折损元气大伤,这刚刚归附的拔野古和骨利干见我力衰,焉知不会效仿回旧事?”

“此非老臣臆测,实乃草原弱肉强食,反覆无常之本性使然。今日拔野古和骨利干能够畏惧回汗国而归附我朝,那么明天就会因回汗国衰败而背叛我朝。”

“移地健虽行不义杀兄弒父,然其能於顷刻间掌控回汗国,足见其手段狠辣,绝非庸碌之辈多“回汗国控弦之士高达二十余万,我朝远征胜算几何?如若战事迁延,旷日持久,那我大夏就要面对吐蕃和回的两面夹击。”

“眼下南詔国已经答应弃暗投明归顺大夏,吐蕃见到南詔倒戈必会不满。无论大夏朝廷愿不愿意打,夏蕃两国很快就会迎来全面战爭。”

“可陛下偏偏在这时候发兵討伐移地健,若能灭掉回汗国自然可喜可贺。可要是出师不利,

那我大夏接下来就要面临移地健的报復。”

文武百官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郑老所言不无道理!”

“是啊,正所谓为將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

“安守忠和李归仁两位国公已然走马上任,是不是应该派人把他们追回来?”

姜天骄突然从皇位上站起身来,他走下玉阶对著文武百官说道:“自古成大事者,不谋於眾。

今日尔等各执一词,反倒徒增烦恼。朕与三品以上官员共定此事便可,其余爱卿暂且退下吧!”

三品以下文武百官並然有序离开含元殿,

姜天骄来到郑虔面前开口说道:“老爱卿,俗话说得好,开弓没有回头箭,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前线诸將的身上。可你所虑不无道理,不知你有什么方略献给朕?”

郑虔倒也没有想要让姜天骄取消军事计划,他唉声嘆气说道:“既然陛下圣意已决,微臣自然不敢多加赘言。”

“若是此战我朝出师不利,微臣以为上上之策当是效法古之圣王,颁下明詔痛斥移地健杀兄弒父之罪,昭告铁勒诸部其不义。”

“陛下应该遣使拉拢铁勒诸部,册封其部落首领,赐予印信、锦袍、財帛,以示我大夏之怀柔,同时令其出兵討伐移地健,明言凡有斩获,夺其土地、牛羊、人口皆归其所有,此乃以夷制夷之良策也。”

“回仅仅只是铁勒诸部之一,铁勒诸部有陛下詔令这面大义之旗,又有实际利益在前,岂有不爭先恐后之理?”

“铁勒诸部皆为回汗国的胡人部落,习性相通,攻伐更易,无论最终是回胜,还是铁勒诸部胜,抑或是两败俱伤,其力量必然会在內耗中大大削弱。”

“而我大夏朝廷分化瓦解铁勒诸部,锄强扶弱,或稍加粮器械之资助,便可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