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年轻版的诸葛亮,意气风发  时空救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把不要的东西都扔了,扔了,以后玄德公会补偿给大家,你们只管向前走。”因为之前十几万人逃难愁苦安排瘦了一身的徐庶,此时眼睛又有了光。他拿著喇叭,走在人群中一遍遍地喊著,催促著老百姓抓紧时间起行,那些捨不得丟的破烂傢伙赶紧扔了,千万別影响行程。

凌霄以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徐庶。

发现这个人虽儒生打扮。

却孔武有力。

要不是气质上更像一个文人。

那么凌霄都不敢相信印象中的儒生能拥有3战力,跟那个通过现代技术训练出来吴官升国安队长差不多。

不过再想想古代孔夫子其实也是个以德服人不行再以沙煲大拳头服人的超级猛男。

又觉得合理。

其实。

儒生之所以给后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弱鸡印象。

主要是明末和清朝的锅。

事实上。

在汉唐时期。

儒生上马挥剑砍人下马提笔写诗是基操。

人家敢说弃笔从戎,放下笔,拿起刀,就能上沙场跟敌人玩命。这种能力和胆魄不是后来身穿长衫的孔乙己之流可以想像的,后来的儒生被统治者从思想上阉割了,血性全无,只剩下奴性。

凌霄將望远镜调整角度。

很快。

他发现了这个时代最值得期待两个人之一的诸葛亮。

此时的诸葛亮非常年轻,年龄比凌霄大不了多少,不过他已经蓄鬚,而且人很成熟,跟凌霄像个眼神清澈的大学生有所不同。

诸葛亮的个子很高。

估计有一米九。

身材修长。

一身白袍的他整个人看起来玉树临风意气风发。

这位未来的诸葛丞相气质与眾不同,他有种君子温润如玉的温文尔雅,不徐不疾,天生自带一种胸有成竹的镇静自若,自其身上形成一种莫名的感染力,让人特別容易產生好感和信服。

儘管初出茅庐。

此时的诸葛亮思想上已经接近完全体。

能力可能因为无法实操和缺乏战场经验的原因,在亲自统兵打仗方面还有待印证和进步。

“军师,你已经看了很久了,先歇一下吧!”刘备端著一桶加了蛋和香肠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方便麵,来到正拿资料看得入迷的诸葛亮跟前。

“主公。”诸葛亮反应过来赶紧施礼,同时双手接过。

“贵人有如此通天之能,恐怕非我等此前猜想是墨家传人所为。”刘备强压著激动说。

看见装有现代物资的货柜后。

他第一个反应。

是对方的家族力量巨大,大得不可思议。

等看完货柜上的字,再打开一个,取出大量巧夺天工的自行车,他马上认为绝非一个家族所能製造,凌霄九成是墨家传人,背后有墨家整个派系力量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

不过。

在越来越多的现代物品取出来。

结合各种不可思议的资料,刘备开始觉得凌霄的身份恐怕不止墨家传人那么简单。

“主公勿忧,无论其为何方神圣,皆为主公善举而来。”诸葛亮同样无法想像一个叫做手机的小小物品,里面竟然能塞入天地万物至理,更无法想像配合使用的太阳能板,能將太阳之力转化为霹雳闪电,为手机充能。

如此神奇的手机。

共有两台。

由素未谋面只知其名为唐正忠的巨富商贾所赠。

一台指定属於玄德公所有;另一台则指定为自己之物。如此神器,难道不应该是交给可单独统领一军的关云长持有使用,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吗?

手机里的信息资料过於庞杂。

过於新奇。

短时间难以理清。

诸葛亮目前更多在看一个名为林斌的某地太守所整理好的各种信息资料。

此人將一百个货柜里所有的物品统统介绍了个遍,尤其是一些闻所未闻的新奇之物,更是反覆介绍其功能作用,以及如何在某些环境配合使用。

比如那个太阳能充电板。

只要將其摊开。

置於日下。

便能將將日光转为雷霆之力,再使其屈服进入一个小小的盒子內。

“军师,我心惶恐,不知日后於江夏如何与贵人相见。”刘备隱隱能猜想到凌霄的身份,不过他兴奋之余,又担心自己会弄砸这次携十万民眾撤到江夏的行动。有如此之多神器相助,要是自己还失败了,他真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面目去见那个对自己充满了期望的年轻人。

“既不说身份,自是希望我们从容面对,我们坦诚相待即可。”诸葛亮让刘备不必担心这些。

“曹纯率领的虎豹骑仍无消息。”刘备只希望对方来慢一点。

“主公,有上百巨箱於谷口阻断来路,实为铜墙铁壁。我军外有十万民眾齐心襄助,人人奋发效力,內有墨家强弩三千利矢百万,翼德子龙两位將军左右呼应,三军用命同守一谷,纵然曹军虎豹骑为世间精锐铁骑,也休想越过半步。”诸葛亮哈哈大笑。

假如没有这批物资及时到来,诸葛亮的確头大。

十万民眾光是吃。

便无计可施。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现在不光有十万民眾数月吃用,还有强弩三千,奇衣坚甲轻盾一万,如此富足的状態下还民心所向百姓爭相出力。

这样要还打不贏一个疲军疾行而来对此毫无准备的曹纯,那以后还谈什么匡扶汉室?

诸葛亮想的是要如何利用优势打出一个完美的仗。

不光要贏而且要贏得格外漂亮。

方显本事。

否则。

他都会嫌弃自己无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