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5章 想要封禪的李世民,坦白的李承乾  农家乐通古代,开局接待刘关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15章 想要封禪的李世民,坦白的李承乾

贞观十一年,一大清早,太极殿前,

大唐太子李承乾,早早地就在太极殿外等待著。

他之所以没有进去,是因为今日乃是例行的早朝。

而他,准备在早朝之后,再告知父皇有关他这段时间的见闻。

太极殿中,群臣毕至。

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首位的软榻之上,他的左右两边,分別跪坐著一批手持(hu)板的文武百官。

“怎么又提起封禪的事情了?”

李世民雄厚的声音在首位响起。

“陛下的功德,天下人有目共睹,是到封禪的时候了,时不可失,天不可违啊,现在封禪,臣等认为,已经算晚了。”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面对著封禪的请求,李世民不动神色地说道。

“你们啊,都认为封禪是帝王的盛事,朕不这样看,如果天下太平,家给人足,即使不封禪,

有什么不完满吗?”

“这—”

“以前秦始皇封禪,汉文帝不封禪,难道后来人就觉得汉文帝不如秦始皇吗?”

话虽如此,但是实际上,李世民心里,其实一直都想要封禪的。

不说那些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就说自有史料记载以来,但凡有所建树的帝王,都会前往泰山封禪。

诸如秦始皇贏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等。

可以说,没有哪个政绩斐然的帝王,不想去泰山封禪,他也是如此。

曾经汉朝的史学家班固,就曾在《白虎通德论》中说,帝王封禪泰山,代表帝王受命於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更是向上天报告帝王的功绩。

而这一切,是要在国泰民安、天下大治的环境下进行。

李世民觉得,凭藉现在他的功绩,应该是可以封禪了。

但是,身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可不是他自己认为就行的,还得试试看大臣们对封禪之事的看法。

这便是他说不想封禪的原因“封禪表示的是君王的功绩,而君王之所以有功绩,是因为他治理天下的结果。”

李世民嘴角掛著笑意,右手轻授鬍鬚。

这番话可以说甚合他意,就看其他大臣的看法了。

李世民环顾大殿一周,大多数臣子低头俯身,显然也是同意这个说辞的。

但是·

李世民的目光,很快锁定在一人的身上。

那人並未像其他人一般,认同这个看法,而是翻了个白眼。

察觉到这一幕,李世民脸上的笑意顿时收起。

直觉告诉他,这人要搞事了。

与李世民料想地不差,就见那人手持板站了出来。

“臣以为不可。”

说话之人,正是大唐如今的郑国公,尚书右丞魏徵。

对於魏徵的反对,李世民毫不意外。

每次他想到一个好主意,魏徵这傢伙,总是要和他唱反调。

不过嘛,话虽如此,但是魏徵说的话,又令人不得不信服。

所以他对魏徵,是又爱又恨。

就是不知道这次,魏徵又会用何等的方式与他辩驳。

念及至此,李世民直接用手指了指面前的魏徵。

“魏徵,你不同意封禪,因为朕的功不高?”

“陛下当然功高。”

“德不厚?”

“陛下当然德厚。”

“华夏不安定?”

“华夏当然安定。”

当即,李世民的嗓音突然提高了几度。

“四夷不宾服?”

“四夷当然宾服。”

“五穀不丰登?”

“五穀当然丰登。

“符瑞未至?”

“符瑞当然有符瑞。”

“那你为什么不同意?”

李世民直接摊牌了,不装了。

这六点,他全部完成,如今的大唐,可以说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加之还有那些亩產千斤的作物,可以预见的是,大唐將会迎来一个,远超其他朝代的盛世。

就这,魏徵还是不同意他封禪,那他倒想要问问魏徵。

魏徵手持板,不急不慌,徐徐说道。

“虽然如今大唐,有陛下所说的六点,但是我们承受的,乃是隋末大乱之后,人丁户口还未恢復,仓原还有些空虚,而封禪,必定要车驾东巡,千乘万骑。

沿途供应的,朝廷费的,都不是容易负担的。

並且陛下封禪泰山,各国首领,远方夷族必然跟隨,而现如今,伊水洛水至东汉这一途,人烟稀少,灌木丛生,这是要將戎狄引向我大唐腹地,展示我方贏弱啊。

这样的一次封禪,即使陛下免除沿途百姓赋税,也不能抵偿百姓的劳苦。

与其崇尚封禪的虚名,而得到实际的害处,陛下为何要封禪呢?”

李世民轻捻鬍鬚,盯著魏徵,並不答话,

魏徵的这一番话,算是切中了他的要害。

自打他上位后,励精图治,不就是想要建立起一个远超其他朝代的大唐吗。

而如果,为了所谓的虚名,將这百害而无一利的封禪进行下去,那他与秦始皇汉武帝有何区別。

沉默半响,李世民最终缓缓开口。

“魏徵,就依你所言。”

早朝散会之后,各位官员有序退场。

站在门口的李承乾,对著离开的眾人一一行礼。

褚遂良见到这一幕,虽有心上前询问一番有关字帖一事,但是他也看出了太子似乎有事要找寻陛下。

因而,仅仅与李承乾打完照面后,褚遂良便跟隨著大部队一道离开。

“玄素,似乎这段时间,太子殿下变化极大啊。”

和李承乾打完招呼的魏徵,向著在他身侧,担任太子少詹事的张玄素询问道。

“確实如此,曾经太子在皇后娘娘死后,消沉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太子殿下长时间不在宫中,也不知道去往何处,直到不久前,太子殿下恢復如初,如同往常一般学习。

不过,经过了中间的波折,太子殿下似乎成熟了很多,不再像之前那般,游玩不学,面对我的劝諫,其也能听得进去,实属难得。”

魏徵若有所思,回头望向先前他与太子殿下交谈的位置。

从刚才与太子殿下的言谈举止中,他也看出了现如今的太子殿下,与以往的轻浮相比,更加的老成持重。

屹然一副成熟太子的模样。

这对大唐而言,倒也是一件幸事。

太极殿中,李世民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