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9章 未雨绸繆  农家乐通古代,开局接待刘关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19章 未雨绸繆

“造反——”

李世民从未想过有那么一天,身为大唐皇帝的他,会带头造大唐的反。

但是,现如今一切都摆在面前。

如果一切顺利,那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不顺利,恐怕造反之事,在所难免。

“店家,如此说来,我是不是能够携带数万兵马,前往盛唐。”

张泊连连摆手。

这不是开玩笑嘛。

他的这间农家乐,可是只有歷史留名之人才能够来此,几万人根本就来不了。

想来李承乾並未將这一事告知李世民。

况且,就算没有那一条规则,他也不会同意的。

几万人,都可以將他的农家乐夷为平地了。

不对,恐怕整个村子都塞不下几万人。

“太宗皇帝,还是放弃带人前来的打算吧,因为我这食肆,只有歷史留名之人才能够前来。”

“歷史留名之人才能前来?”

李世民轻授鬍鬚。

“如此说来,贞观年间应该没有多少人能够来此。”

张泊汕汕一笑。

李世民未免太过谦虚了。

毫不夸张地说,贞观年间的大唐,能来他这间农家乐的人数,应该是歷朝歷代最多的。

光是贞观十一年活著的凌烟阁功臣,都有十八位,更別说,还有其他没有记录在凌烟阁中,或者直到高宗李治时期才发光发热的重臣了。

“太宗皇帝,实际上,贞观一朝,能够来到我这食肆的,五六十人,应该不成问题。”

“才五六十人吗?”

歪日。

李世民未免太过凡尔赛了吧。

什么叫才六十人!

有些朝代拼死拼活,可能都凑不齐二三十人。

就比如洪武朝。

据他的估计,洪武一朝,能够来到食肆的,撑死了二三十人左右。

这还是在包括了一部分永乐朝人的情况下。

还有就是秦朝。

想到这,张泊望了身旁的“赵佗”一眼。

秦朝离后世实在是太过遥远,歷史留名的人属实不多。

“太宗皇帝,五六十人已经不少了,其他朝代可没有此等规模,就比如『赵佗”所在的秦朝吧,想来你也知道,秦朝能够歷史留名的人,就没有几人。”

“这——说的也是。”

一旁的贏政,听到张泊对秦朝的评论,有些无语地撇了撇嘴。

这店家属实可恶,竟然如此说他大秦。

“况且,还没有到造反的那一步,太宗皇帝你也无需多虑。”

“话虽如此,但是,做好最坏的打算,总归没错。”

对李世民的决定,张泊深以为是地点了点头。

未雨绸繆,倒也没错。

“店家,关於安史之乱,我还有一问。”

“太宗皇帝直说便是。”

“关於这安禄山造反一事,想来他肯定不是突兀地造反,而是当时的大唐,已然具备了造反的条件,他才敢行如此之事。

换而言之,当时的大唐,问题很大。

不知店家可否知晓,当时的大唐,究竟有著何等的问题?”

张泊点了点头。

“確实如太宗皇帝说的那样,当时的大唐,虽然处在盛世,但是一系列的问题,都暴露无遗。”

李世民聚精会神地看向张泊,等待著张泊接下来的解答。

“首先,第一个问题,便是大唐的经济问题。

虽然在盛唐时期,大唐空前繁荣,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併。”

提及土地兼併,李世民神情一凛。

他太清楚土地兼併的危害了。

汉代就是如此。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但是,他大唐与汉朝不同,可是实行的均田制啊。

“土地兼併,自然而然就导致了一个后果,自北魏至唐初的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南北朝时期,时局动盪,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田地大量荒芜。

为了保证国家赋税,均田制就应运而生。

所谓的均田制,就是朝廷將国有土地分给百姓,然后由百姓向朝廷缴纳赋税,並承担一定的役和兵役。

待到一定年限后,耕作的田地,將归百姓所有。

在北魏,至后面的隋唐,均田制为恢復乱世的生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直到唐玄宗时期。

因为生產力的提高,以及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原本的国有土地被一步步兼併,朝廷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最终无地授田。

加之朝廷对於原先授予土地的百姓横徵暴敛,致使眾多百姓迁徙流亡,均田制被破坏。

“店家,这北魏,莫不是指『拓跋魏”?”

“是的。”

“如此说来,那元宝炬所建立的魏,就是西魏。”

“没错。”

“这倒是简单明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隨后再度陷入思索。

土地兼併已经是很严重的事件了,但是均田制的破坏,对李世民而言,才是致命的。

不仅是因为均田制乃是大唐立国之策,同时,均田制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物。

“店家,如此说来,府兵制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府兵制,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两者同为大唐的立国之本。

因为府兵是需要自带兵器,粮食的。

均田制,是通过人口分配土地,保证百姓拥有足够的耕地,为百姓提供稳定的財政支持。

在均田制下,府兵制的自带兵器,粮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仅是百姓有好处,国家也有好处。

因为耕种一定年限后,田地会归於百姓,所以百姓的耕种愿望十分强烈,这就使得大唐,能够有充足的粮食储备。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国家对於战事投入太多。

这也是贞观时期,明明大唐有著如此多的战事,却没有像汉武帝时期那般穷兵默武的原因。

当然,这两者对於大唐的好处,可不仅是明面上看到的那样,还有看不到的一方面。

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閒时为农,战时为兵。

如果遇到出征,成边时,父子兄弟总有人留守在家。

如果是单丁,或者一些父母年老者,甚至可以免除服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