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在数控工具机控制室,面前堆满了程序代码和计算纸。
“这里的插补算法太粗糙了……“李铭自言自语,“如果修改这段代码,增加一个预判函数……“
郑明伟端著咖啡进来,看到李铭面前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號,不禁瞪大了眼睛:
“李工,这些是什么啊?我从没见过这种编程方式。“
李铭头也不抬:“这是一种新的数控编程思路,可以大幅提高工具机的精度和效率。“
“但是这些参数,完全超出了设备手册上的限制范围啊!“郑明伟担忧地说。
李铭微微一笑:“手册是人写的,机器的潜力往往比设计者想像的更大。“
当夜幕再次降临时,李铭终於完成了数控程序的全面升级。他把写满代码的纸带插入数控系统,启动工具机。
工具机开始运转,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倍,而且噪音明显减小。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老工程师目瞪口呆,“同样的工具机,怎么能提高这么多效率?
李铭解释道:“我优化了插补算法和进给控制,减少了无用的路径,同时增加了预测补偿功能。简单说,就是让工具机变得更'聪明'了。“
工人们看著李铭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从天而降的神仙。
隨著数控程序的改进,零件加工速度大幅提升。
第三天清晨,81式步枪的大部分零件已经加工完成,林工兴奋地跑来匯报:
“李工!枪管来了,精度比预期的还要好!试了一下,內膛的纹线完美,比那些老式工具机强多了!“
李铭点点头:“很好,接下来组装测试。“
然而,当他们尝试组装第一支步枪样品时,问题出现了。
“机匣和枪管配合有间隙,精度不够。“郑明伟沮丧地说,“后坐力系统也有问题,气道密封不严。“
林工嘆气:“数控工具机的精度还是不够啊,尤其是那些曲面和复杂结构。“
李铭检查了这些零件,表情严肃。
即使经过他的改进,数控工具机的精度对於某些关键零件来说还是不足。
特別是气体活塞和枪膛锁定机构,需要极高的精度才能確保武器的可靠性。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会议室里,气氛变得凝重。
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但最关键的零件还没有解决。
“怎么办?要不要重新设计,简化结构?“郑明伟问。
李铭沉思片刻,突然起身走向工具房:“不,我有办法。“
他从工具房里拿出一套简陋的工具,有些甚至已经生锈。
有几把磨得发亮的銼刀,几把精密卡尺,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自製工具。
“这些是什么?“林工好奇地问。
“我的'秘密武器'。“李铭微微一笑,“有些工作,机器比不上人手。“
他坐在工作檯前,拿起一件刚从数控工具机上取下来的气体活塞,认真检查了一遍,然后开始用銼刀小心翼翼地加工。
眾人围观,起初还有些怀疑,但很快就被李铭的手艺震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