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抄充公的钱粮將直接运入山区,许言准备以天堂寨、白莲寨、黑云寨等地作为入山以后的营寨据点,重新兴建寨垒,並將军中钱粮分批囤积在这三处。
所谓狡兔三窟,便是如此。
明军转移入山的动作没有隱瞒县中官员和百姓,许言甚至还下令编写告示,在城中四处张贴,表示清军不日便会来犯,大军將退往山中固守,鼓励百姓隨军一同撤入山区。
为了让更多百姓能够隨军撤退,他不忘在告示里將清军过去在北方犯下的累累罪行宣扬一番,虽然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还是暗示清军占领光山县以后,会对此地百姓泄愤屠戮。
如果许言没有下令张贴这份告示,那么百姓对於官兵撤入城內或许还是没什么反应,无动於衷。
可在官兵张贴告示,百姓们围观看到以后,上面的內容无异於在水面投入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百姓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的人从外地来的商旅口中听说过清军在北边犯下的暴行,对告示的內容深信不疑,害怕清军到来以后会將屠刀落在他们的头上。
他们便在惊疑之下,选择收拾家中细软逃离县城,或是跟隨官军一起撤入山中避难,或是逃往更安全的江南。
但更多人还是犹豫不决,他们在当地有著属於自己的產业,拋家舍业钻进陌生的山区,意味著拋弃一切根基,留下又害怕清军的屠刀,他们內心焦灼万分,反覆思考著,或是打探消息,互相询问邻居的决定,迟迟无法做出决断。
还有部分人不愿离开县城,他们或是在城內有著不小的家底,或是抱有侥倖幻想,认为清军来了未必真的会屠城劫掠,选择紧闭门户,躲进家中当鸵鸟。
许言对於城中百姓的去留,是让他们自愿选择的,毕竟山区內还不確定能够容纳养活数万人,若是光山县的百姓全部跟著他入山,许言反倒会担心养不活他们,坐吃山空。
他张贴告示的目的,除了想让部分百姓自愿隨军入山外,还是希望他们能够直接搬离此地,前往江南等其他安全的地方,而不要等清军到来以后,沦为清军驱使奴役的炮灰。
张贴告示的两天后,许言率领大军缓缓开拔,向山区进发,城中那些决定跟隨大军一起入山的百姓提前做好了准备,跟在大军后方,在士兵的引导下有序匯成队伍。
不过,这部分人的人数明显不多,只有不过两三千人,他们推著简陋的独轮车、挑著装著行李的扁担,驱赶著毛驴和牛马,跟隨士兵的引导一同前往大山。
那些犹豫不决的大多数,终究还是选择了留在县城,他们都保持著侥倖的幻想,只要自己成为顺民,等清军来了以后,就能逃过一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