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大三岛海边,海风微凉,空气中带著淡淡的盐味。
本地最大的酒楼高耸在岸边,轮廓清晰,窗户里透出一盏盏橘黄色灯光,整齐地排列在楼体上,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酒店外侧的棕櫚树被海风轻轻吹动,树影斜斜地映在地上,偶尔有车辆驶过,短暂地划破沉静的夜色。
永泽將车子开到停车场处,一行人下了车,发现今天这里的人格外的多。
高桥跟著几位前辈来到酒楼门口,眾人將鞋子换下,光著脚走入室內。
不愧是大三岛当地最气派的酒楼,高桥在这里难得感受到了大城市的气氛。
入口处,有一名扎起头髮、身著和服的服务员妹子正在忙碌著。桌子上除了有一大本“芳名帐”用於登记宾客名单,上面还整齐地堆放著一叠叠绿色纹包装的小盒子。
高桥推断这应该是“引き出物”,一般是在正式的宴会或者庆典活动中,主办方向出席宾客赠送的答谢礼品。
结城义男上前与服务员沟通一番后,眾人领上“引き出物”就正式进入会场內部了。
“大三岛渔业协同组合长の古希の祝贺会。”
一幅竖式书写的日文书法横幅掛在会场的显眼处。
以传统和纸为载体,墨色浓淡相宜,字体为古朴的日本汉字书法字体,带著手写书法的自然韵味。
除了高桥外,其他同行的人也都看见了这幅巨型书法。
“老大,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永泽看向一旁的结城义男,问道。
“额,应该是70岁的意思吧,我记得会长应该70了。”
古稀之年,这个词高桥不用想,一定是来自中国文化里,诗人杜甫所作“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果然,在正式场合,日本人还是习惯用汉字相关的內容来书写。像是某些政府文书,日本人、韩国人等东亚国家,仍然会使用中文汉字进行书写。
“70了吗?看起来像60岁的样子啊。”永泽露出一副惊讶的表情,高桥闻此也是点点头。
他也是这么认为的,之前与会长有过两次见面之缘,怎么看也不像是70岁的样子。
不过,与高桥和永泽表情不同,结城义男只是轻蔑一笑道:
“他天天坐在办公室,当然看起来不显老了,没事再出去度个假什么的,我们这帮人自然是没法跟他比。”
“別说这些有的没的了,寿礼拿了吗?”结城义男语气一转,向永泽问起来伴手礼的事情。
“社长,拿了,都在包里。”永泽慌忙將挎包打开,里面放著5人的伴手礼。
“好,等会你俩跟我一块上去。”
“瞧瞧,我们两个人倒是不用拋头露面了。”阿篤看向高志笑道。
“年轻人上去,不比老傢伙看起来顺眼多了?”
......
宴会厅內,传统日式风格浓郁。
天板木质结构搭配规整照明,沉稳又明亮。
会场左侧设有一个稍高一点的讲台,其后面的墙面上不仅同样掛著庆贺会长古稀的横幅,旁边还点缀著大三岛渔协近些年来的种种功绩。
榻榻米餐区內,来宾分坐两排,中间的空地则形成一条走廊。
而会长就坐在走廊的尽头,面前一张小桌子,其上精致餐食摆满桌。
“感谢诸位拨冗蒞临,共襄大三岛渔业合作公会会长古稀之庆。”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自会长执掌渔协以来,二十余载春秋,幸得诸君勠力同心,方使我大三岛渔业,於惊涛骇浪间辟得通途,在潮起潮落中稳住行舟。”
高桥看著台上之人,认出这就是那日聚餐时会长的跟班,此时他穿著白色衬衫,打著领带,在台上滔滔不绝。
这小词、这马屁,一套套的,要是他去参加华夏的申论考试,能得个80分以上吧。
高桥坐在结城义男的身边,他悄悄瞥了一眼后者,脸上倒是没有什么表情,只是默默地夹起小菜吃了两口。
“下面请会长讲话,请大家鼓掌欢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