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一场浩浩荡荡的变法运动虽然就此拉开序幕  被诬科举舞弊?一篇六国论惊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岁月如梭,时节如流。

倏而九日已过,时间来到了景隆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会试放榜还剩一天,京城处处瀰漫著紧张又期待的气氛。

陆临川又整理了一遍书稿,確保没有任何遗漏,才放下心来。

这几天他足不出户,日夜伏案疾书,终於写完了《三国演义》前二十回。

今日先去书局交稿,然后去看看房屋租赁的情况。

陆临川推开房门,走出会馆。

清晨的微风拂面而来,带著几分凉意。

他伏案创作《三国演义》这几天,听会馆学子议论,也知道最近朝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日前,严顥呈上了《变法强国疏》,洋洋洒洒数万言,痛陈国朝积弊:国库空虚见底、吏治腐败不堪、军备废弛无力,並提出了一系列变法图强之策。

这道奏疏包罗万象,堪称新政总纲:从清丈全国田亩到整顿税收制度,从改革漕运体系到精简臃肿机构……每一项都直指时弊。

变故来得太过突然,清流一派措手不及。

他们仓促上奏反对,理由冠冕堂皇:祖宗之法不可轻变,骤改旧制易生民乱;更有人在朝会上直言不讳,称此次变法名为强国,实为严党排除异己、独揽朝纲的手段。

朝堂之上,两派爭得面红耳赤,唾星四溅。

但严顥的上书確实切中国朝积弊,句句属实。

辽东战事耗费巨大,国库存银已不足百万两;各地灾荒频发,賑济钱粮捉襟见肘;就连官员俸禄都拖欠了半年有余……確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若能变法成功,確实能为大虞打开新局面……

而清流在之前的科举舞弊案中元气大伤,杜文崇之流更令其声誉严重受损,他们的反对之声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最终皇帝一锤定音,明確表態支持变法,大虞自此正式进入变法时期。

陆临川从白景明处得知,此次变法虽由严党主持,但他们內部意见其实並不统一。

严顥此人倒还算有几分抱负,深知大虞积弊已深,若能变法成功,自己必將青史留名。

可惜严党终究是个利益团体,鱼龙混杂,大部分党羽只將变法视为爭权夺利的绝佳机会,想要藉机安插亲信、打击政敌……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最令陆临川感到疑惑的还是皇帝的曖昧態度。

姬琰登基之初本是想倚重清流推行改革,奈何他们因循守旧,处处掣肘,便搁置了下来,转向改革军制,打算先强军再变法。

但魏国公的突然离世却让编练新军的计划彻底停摆。

如今严党虽有私心却愿意变法。

皇帝便顺水推舟,与其一拍即合。

这样的决策过程在陆临川看来实在不够慎重。

一场浩浩荡荡的变法运动虽然就此拉开序幕,但他內心並不看好。

因为严顥提出的改革措施看似完善周全,实则存在诸多问题:既不重视基层执行,又不彻底整顿吏治,只求速效。

再者,朝堂上下也不齐心,皇帝的支持也並非毫无保留。

如此变法,怎能不败?

这般仓促而又毫无准备的改制,更像是严顥陪著年轻皇帝演的一场儿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