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那些三四层的小楼,也別具一番风味。它们在外观上巧妙融合了中西建筑特色,既有中式传统的骑楼、木扇门,又有西方铁艺风格的铁栏杆。
此外,还有水磨石扶手、纸皮石地砖铺设的楼梯、房门上精致的气窗以及独具匠心的金属窗等特色装饰。
更特別的是,其一楼多为商铺,二、三楼则用作居住。
为了吸引顾客,招揽生意,许多商铺都换上了明亮的玻璃,掛上了喜庆的大灯笼,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便是唐楼!”管家適时介绍道:
“新近才兴起的。古晋人口日益增多,一些头脑灵活的人便加盖起这样的楼房,形成了如今的唐楼。不仅有普通的三四层,还有五六层的呢。”
“看来古晋的住宅依旧颇为紧张啊!”刘远山微笑著说道。
“家主,您有所不知,古晋如今可比新京热闹得多,人口眾多,地价也跟著水涨船高。像这样一套唐楼,能卖到两千块银元呢!”
“咱家那宅子如今值多少钱了?”刘远山问道。他那宅子乃是魏王赏赐,占地两三分,还带有一个小院子,平日里他居住甚少,仅当作临时歇脚之地。
“咱家宅子位於城中心,估摸著能值七八千块银元!”管家小心翼翼地回答。
“不错嘛!”刘远山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找个合適的时机,把它卖了吧!”
“啊?”管家一脸惊讶。
“卖了!”刘远山微微嘆息,“那宅子狭窄逼仄,住著实在不太舒心,还不如住酒店来得自在。等酒店建成,我直接包年便是。”
在古晋稍作停留,住了一夜后,刘远山便乘坐马车,前往望都山別墅。
在这里,他再次见到了身著简便,仅穿一条短裤的魏王。
“回来了?”魏王笑著问道。
“臣回来了!”刘远山笑容满面地回应。
这些年,他常年在外四处奔走,为依照魏王的指示建立侨联司分站费尽心思。
按照规划,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地方,便要设立侨联司。
因此,刘远山这一趟辗转奔赴越南、暹罗、缅甸,乃至孟加拉等地,不辞辛劳地建立分站。
同时,他还肩负著打探当地风土人情、收集各类消息情报,並及时送往新京的重任。
而其中重中之重,便是对新加坡、巴达维亚、北大年等南洋关键地区的情报收集与布局。
“臣此次费了数万块银元,成功建立了八家分站。各分站均已安排妥当生意往来,每月都会按时传递消息。待日后电报普及,便可实现每周都有消息传来。”刘远山神色沉稳,详细匯报导:
“在新加坡,臣设法收买了好几个社区帮派;在巴达维亚,也与几个颇具影响力的商会建立了联繫.—
虽说暂时还打探不到最为机密的消息,但平日里的一些风吹草动,还是能够及时了解掌握的。”
徐煒微微点头,对刘远山的工作成果表示满意:“巴达维亚的荷兰人最近动向如何?”
“自从我国新船抵达,荷兰人便如惊弓之鸟,若寒蝉,再也没有提及要反攻的消息。臣还听说,他们甚至准备撤回在南婆罗洲的顾问。”刘远山压低声音,细细说道:
“臣多方打听並猜测,恐怕是荷兰本土財政出现短缺,不得不抽取更多的赋税,自顾不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