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翊向李贞求了些蚕豆种子。
看著眼前的田亩,胡翊不禁在想,无论是蚕豆还是小麦,在这个年代的產量都太低了。
明初的时代,流民眾多,物资极其匱乏,生活艰难。
只是西方的大航海时代还未开启,需要两百年后,才能把土豆、红薯、玉米种子带到中国。
这些几百年后才传到中国的物品,现在不能为之所用,胡翊觉得有些可惜。
同时脑海里忽然在想,郑和现在快出生了吧?
李贞隨后给胡翊捏了几把蚕豆种。
胡翊看著这些蚕豆种,从李贞的口中,胡翊得知,这些蚕豆种已经算是上好的籽种。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籽粒不够饱满。
胡翊穿越前,老家在贫困山区,寒暑假跟隨爷爷种地长大,明显能够看出来古代的种子和现代的区別。
种子算是有了,不过得拿盐水先泡著。
既然要种地,高低得搞一些肥料才是,胡翊开始想主意。
不久后,胡翊接到了大哥的书信。
胡令仪拿了一锭银子去买葫芦,挨了继母一顿暴揍,然后最近变得乖巧可爱了许多。
不过,胡翊的婚事出现了变化。
滕德懋前两天突然抽了风,过府来把之前的约定推翻了,也没有说任何原因,正在商討的亲事被迫叫停。
对於胡显来说,这是个坏消息,胡翊娶媳妇受到了阻碍,他很担心。
但这对於胡翊来说,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不过胡显信里提到,胡惟庸对於滕家的做法极为不忿,现在有不少媒婆来踏胡家的门槛,有的是达官显贵家里知书达礼的闺女,等待著给胡翊说合。
看到信的末尾,胡翊头都大了。
不过,滕家为何突然放著自己一个香餑餑不要,反而把之前说好的事反悔了呢?
胡翊想不明白,乾脆也就不想了。
反正只是通了个气,又没有正式下聘,这也没有什么。
倒是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后,当著马秀英的面,骂了胡惟庸几句。
“这个胡惟庸,升他做了太常寺卿,开国大典的差事办的倒还不错,就是这人有些愚得慌。”
马秀英倒了杯茶水给朱元璋,往里面加了点药沫,推到朱元璋面前道:
“败火的,喝吧。”
朱元璋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叫道:
“妹子,再给咱倒两杯。”
马秀英目光扫过朱元璋那张黑沉著的脸,倒著茶水,一边打趣道:
“近几年来,你的火气可是越来越大了,人家胡惟庸差事不是办的不错嘛,怎么你又说人家愚了?”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
“咱刚给滕德懋上了眼药,这老小子回去就主动把婚事给撤了,结果胡惟庸又要给他侄子说亲,这个混帐玩意!”
马秀英想了想,说道,“要是为了静端,就该下个旨意,直接挑明婚事。”
朱元璋却不以为然道,“这小子虽然有些医名,对朝廷终究没有大的功绩,咱们皇室的公主巴结著他下嫁,你就不顾及顾及静端的顏面?”
马秀英觉得有理,这下可就犯了难:
“哎呀,胡惟庸给侄子说亲这事,是有些烦,咱家的女儿总要先让胡翊给治好了脚,胡翊现在又没啥功名,治病救人这种功劳,终究也给不了什么正经官职,他现在就是个虚衔。”
朱元璋点头说道,“堂哥家的静敏,咱都给物色好了駙马人选,明州卫指挥使黄琛就不错,跟著咱南征北战,现在又率部北伐,静敏的駙马都是这样的才能,静端家的能比她差吗?”
朱静敏是朱元璋堂兄的女儿,朱静端则是朱元璋亲大哥的女儿,他的养女。
便在夫妻二人商討这件事时,朱標从门外进来,笑著说道:
“爹,娘,先別发愁啊,胡惟庸那头儿的事交给孩儿我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