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咱这女婿真有刘基之智,经天纬地之才啊!
“標弟,还是请你先说说吧。”
太子永远在自己前面,胡翊分的很清楚。
朱標其实就这个问题琢磨过多次,確实也拿不出什么主意,他只得是认同了些父皇的观点:
“爹,姐夫,我现在倒觉得,在特殊时候可以有节制的使用一些特殊之法。
也许钱策推行这事,就是要流一些血吧。”
见到儿子开始赞同自己了,朱元璋欣慰地点著头。
但胡翊这时却提出了异议:
“岳丈,標弟的法子我本是认同的,但小婿近日来似乎想到了解法,倒有一策,可献於岳丈治国所用。”
“什么?”
“你想出解法来了?”
朱元璋当即是心头一震。
这种无比艰难且棘手之事,女婿居然也能想出解法来,他献上的法子若真的有用,那说他拥有“经天纬地之才”、“堪比刘伯温之智”,恐怕都不为过了。
就连朱標在听到这话后,都是一证。
李贞这种平日里不插手政事之人,今日也是难得的在一侧竖起耳朵来静听。
不插手政事,不代表不关心政事。
他们这许多人都想不出解法,胡翊却说有法子,这不得赶紧听听他的法子吗?
朱元璋此时更是一脸的翘首以盼,立即激动的站起来,亲自过来將女婿摁在石凳上坐下来,然后接过茶壶给他倒了一杯水端过去,同时嘿嘿直笑看催促道:
“女婿,快別卖关子了,你赶紧跟咱说说你的法子。”
马皇后和朱静端就在一旁捂嘴偷笑。
朱元璋是这样的,要用你的时候,厚著脸皮来缠著你,叫他做什么都愿意。
这会儿看到了准备出谋献策的女婿时,自然也是把他当成了菩萨一般供著。
胡翊看到岳丈如此殷勤,搞得好像自己才是皇帝一样,受著这份殷勤,他自然也要把这个法子说的更加仔细些。
那就从根儿上开始说起吧。
胡翊便开口分析起来道:
“岳丈,如今大明的官员们都是对朝廷负责,对您负责的吧?”
朱元璋应了一声道:
“咱这个皇帝管著他们呢,不听咱的话,就得小心他们的脑袋!”
胡翊却是说起道:
“岳丈,我觉得这个法子其实应该要改一改。”
“哦?”
朱元璋立即来了兴趣,想看他要说些什么。
胡翊便给朱元璋举例子道:
“岳丈,倘若两个人要送一条鱼到河对岸,送不到就要按律遭受惩罚。
这两个人决定偷偷的把鱼吃了,然后一口咬定是中途遇到野狗,被野狗夺去了鱼。
这两人互相作证,鱼虽被夺去,却情有可原,您不会责罚他们,而他们却中饱私囊了这条鱼,这像不像您在地方上推行钱策失败的事?”
朱元璋听他举的这个例子,虽然简单,倒也贴切。
“你这例子倒也生动,钱策推行不下去,地方上都是来找咱诉苦的,地方上同流合污如此,说来还真拿他们没啥办法。”
朱元璋此时不禁吐槽道:
“这帮人一个个的全在找理由,咱要是明著將他们都法办了,咱就成了个不分青红皂白的暴君。
何况各地都是此类官员,他们加在一起足有上千人,所谓法不责眾,如此之多的人都来推脱,叫咱这个做皇帝的怎么罚他们呢?”
这便是皇帝经常遇到的难题了。
说起来皇帝是天下间的主宰,但政令出了南直隶,便无法推行下去了。
皇帝的手也很短,必须依靠大臣们来治国。
朱元璋就算再多十个分身,都不一定能督促好天下事,毕竟无论是一个人、十个人的精力,都是极其有限的。
胡翊点了点头,见岳丈对自己毫无隱瞒,说出了心里话,他便又道:
“岳丈,现在咱们若是换个法子呢。
这两个人要送鱼到对岸去,您告诉其中那个送鱼的甲,给他密摺奏事之权,这密折单独呈送给皇帝。
甲要负责监察地方上的所有事宜,將其中的坏事都用密摺奏报到您手里,若是监察到地方上的坏事不报,便要他的脑袋。”
胡翊才刚一说到此处,朱元璋立即便明白了。
他当即是眼前一亮,借著女婿的这句话,一时间想到了许多东西,脑海里便有了新思路。
得到启发之后,他立即是相当激动的问道:
“你的下半句话,是不是还要给那个送鱼的乙也叮嘱上几句,也给他密摺奏事之权,叫这两个人互相盯著对方,好叫咱这个皇帝坐收渔翁之利?”
见到朱元璋的政治嗅觉如此敏锐,一猜即中,胡翊立即起身来一拜道:
“小婿这才说了一半,岳丈便已然猜到了,不愧是千古一帝啊!”
胡翊这句夸讚,令朱元璋很是受用。
毕竟是当了皇帝的人,政治嗅觉那可是相当敏锐的。
而朱元璋便只听了半句,已然明白了女婿这个法子的厉害之处。
远的不说,单是他这个做父亲的,和朱標这个儿子之间,家庭如此融洽,父子关係都还经常会紧张。
亲人之间都经常有矛盾,又何况是官场之上的同僚、上下级关係呢?
这种不稳固的关係,包括官场上的什么朋党、结盟一类的东西,实际上是很容易关係破裂的。
破裂的原因有许多,比如利益分配不均、政见不一,乃至於一件小事办的不好,某句话说的不对,都有可能得罪对方。
上下级之间这样容易闹矛盾,人人又都盼望著往上爬,变著法儿的往上升迁。
你若同时给了一个地方上的两个、三个人秘密奏事之权,那这帮人表面上和和气气的,背地里定然是尔虞我诈,要把对方置於死地的!
一旦只要抓住对方的把柄,你再试试看?
这些人的消息,怕是马上就会送进京,朱元璋立即便能知道地方上的动向。
这样一来,地方官员们相互监察,就代替了皇帝派人监察地方之责。
此举不仅大大降低了朝廷人员不足的问题,又令皇帝坐收渔翁之利,多了无数获取信息的渠道。
底下的官员们相互肩负起责任,便不敢轻易再做坏事。
一旦他们做了坏事,必定有人为了不牵连到自己,立即密奏进京。
皇帝知道了线索,直接派钦差到地方上去,三下五除二便可以把事情圆满解决。
此举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又能令官员们更加尽心的做事,从而对他们產生强大的约束力。
当朱元璋、朱標父子纷纷领悟了胡翊的这个法子之后,这父子两人俱都在这一刻惊呆了!
他们此时再看到胡翊时,只觉得这个女婿(姐夫)如同神人一般离谱!
这样巧妙且环环相扣的妙法,他这脑子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朱元璋和朱標就一起纳闷儿起来。
朱元璋此刻打量著女婿。
你说他怂吧,也怂。
但那个胆子大起来的时候,也真可谓是胆大包天!
关键还是他这个脑子里面,到底都装了些啥?
如此巧妙的密摺奏事法,总不能也是他幼年时遇到的那个色目人教授的吧?
原来他嫌弃这个女婿,如今却一次又一次的被他震惊到了。
看著这小子,朱元璋真是忍不住感慨起来,讚嘆著道:
“咱先前確实看轻你了,你確有经天纬地之才,状如刘基之智,只是故意不显露罢了北说到此处时,朱元璋仔细將这女婿又是一番打量,隨后不免自言自语起来:
“咱先前咋就没把他看透呢?”
他心中暗道一句,这小子藏的是真深啊!
朱標还在咂摸著姐夫的这个密摺奏事之法,想通了这一点后,他真心觉得此策乃是天下第一的决策。
更是为这位姐夫的才智,惊为天人一般!
如此巧妙之法,既能避免过多使用检校治国导致的弊端,又能在不破坏《大明律》威严的前提下,监察地方,化繁为简。
这便是姐夫的厉害之处了。
此时的朱元璋,便指著胡翊,对朱標叮嘱道:
“以后要多跟你姐夫学东西,他肚子里那些肠子,你要学会了一半,就足够治国理政之用了。”
胡翊听著这话可不像什么好话,立即谦辞起来道:
“小婿也就是偶然灵光一现才想出来的主意,治国理政乃是大事,学也该是跟岳丈学,我这种都没理过事的人能教什么。”
胡翊的谨慎和小心,令他会错了意。
实际上,朱元璋现在对他的態度已然转变,早已经不是当初频繁试探的那时节了。
他说这番话也都是出自真心,且带著充足的信任的。
只不过,胡翊谨慎一点也没问题。
毕竟朱元璋当初赐功臣们丹书铁券的时候,不也是真心的吗?
只是这个真心大都有保质期罢了。
正在父子两人仔细研究著,该如何来安排推行密摺奏事之策时,许公公突然快步跑到了院子外面。
“陛下,駙马府来人请胡附马回去,駙马爷长兄胡显之妻陈氏要生了!”
李贞正待要夸夸这个侄女婿呢,一听说陈瑛要生了,立即推著他就往院外走,急促的道:
“快回去坐镇去,家人生產,此乃大事,耽误不得。”
朱元璋、马皇后也是立即放行,说起道:
“先回去忙你家里的事,政事咱们留待日后再说。”
“爹娘,那女儿也与胡翊一同回去照看大嫂。”
夫妻两个连忙出了小院,赤鬃黑狮子载著胡翊以最快的速度冲向駙马府,长公主车驾紧隨其后。
“標儿,以你东宫名义赏赐駙马之兄礼物,速速去办。”
马皇后也是叮嘱著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