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197.二哥入职.意外的喜讯.缘分来临.命运补偿
又一年春节在喧闹和团圆中过去,时间悄然滑入了一九七一年。
三月的魔都,春寒料峭,清晨的风还带着几分刺骨的寒意,但枝头悄然萌发的嫩芽和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湿润泥土气息,已昭示着冬天的彻底远去。
阳光耀的伤腿已经彻底痊愈。
得益于年轻和原本不错的体质,更得益于母亲张秀英数月来不间断的骨头汤、鲫鱼汤和各种营养品的精心喂养。
那条曾经打着厚重石膏的腿,如今行走跑跳已与常人无异。
因为原本就只是骨裂,并未移位,完全恢复之后,并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这让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笼罩在家中小半年的那点阴云终于彻底散去。
工作问题,如同阳光明之前保证的那样,也已经顺利解决。
阳光明找了劳资科的科长郎天瑞,郎天瑞视阳光明为大恩人,自然是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甚至带着几分报答的急切。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进红星国厂做个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同样是难如登天的事情,无数双眼睛盯着那有限的名额,但由手握人事安排权的劳资科长亲自出手,这自然不是难事儿。郎天瑞深谙此道,操作起来轻车熟路。
郎天瑞心思细腻,考虑周到。他知道光耀的腿伤刚刚好利索,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工资核算员”的临时岗位。
这个岗位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正好契合阳光耀高中毕业的学历。
这个工作负责全厂职工的工资计算与造册,涉及各种等级、工时、加班费、补贴、扣款等,项目繁多,表格复杂,要求极度的细心和准确,不能出丝毫差错。
厂里正式编制的核算员有限,每到忙得脚不沾地时,往往会招收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临时工来辅助处理基础计算和数据录入工作。
这个岗位不用下车间,无需体力劳动,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拨弄算盘、核对表格,属于脑力劳动,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确实非常适合身体刚刚恢复、需要避免剧烈活动的阳光耀。
郎天瑞的这份安排,可谓是用心良苦。
周一早上,厂区门口人流如织,上班的工人们推着自行车,或步行,三五成群地说笑着涌入大门。
阳光明特意提前了几分钟,站在厂门口一侧显眼的位置等候。
很快,他看到二哥阳光耀骑着那辆二八永久自行车,后座上载着母亲张秀英,穿过熙攘的人群,熟练地骑了过来。阳光耀的车技很好,在人群中穿梭自如。
阳光耀今天穿了一身半新的蓝色青年装,这原本是阳光明的衣服,张秀英熬夜改短了些,浆洗得干干净净,还特意用装了开水的搪瓷缸子熨烫过,显得格外挺括。
阳光耀的头发仔细梳过,用了点清水,显得黑亮服帖。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更多的是对全新开始的期待,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抖擞,焕发着一种向上的朝气。
“明明!”张秀英先看到了小儿子,脸上立刻绽开笑容,仿佛看到了主心骨。阳光耀也捏闸停下,单脚支地,动作利落,显示出腿脚确实利索了。
“姆妈,二哥。”阳光明迎上前,脸上带着笑意。
张秀英从后座下来,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和衣角,又不放心地替二儿子理了理其实已经很平整的衣领,嘴里絮絮叨叨地叮嘱着,仿佛阳光耀不是去上班,而是要去远行。
“耀耀,第一天上班,凡事多看多学,少说话,手脚勤快些,眼里要有活计。算数一定要仔细,千万不能出错,这可关系到全厂工人的工资,不是小事……出了错,领导要批评,工人同志要有意见的。”
“晓得了,姆妈,你放心吧,我都记牢了。”阳光耀耐心地应着,态度很好。他知道母亲的唠叨里是满满的关切。
“跟同事处好关系,和气生财。有啥不懂的,就悄悄问郎科长,或者问旁边的老同志,态度要谦虚,嘴巴要甜一点……”
“嗯,我晓得。”阳光耀点头。
张秀英又转向小儿子,眼里带着托付:“明明,你二哥就交给你了,多提点着他点。他刚进办公室,好多规矩不懂。”
“放心吧,姆妈。郎科长都安排好了,没事的。”阳光明语气沉稳,给了母亲一个安心的眼神。他的镇定很好地安抚了张秀英略微紧张的情绪。
张秀英这才点点头,推起自行车:“那好,我先去车间了。你们兄弟俩一起,互相有个照应。”
她推着车走了几步,又不放心地回头看了一眼,看到兄弟俩站在一起的身影,这才真正放下心,汇入人流,向布机车间的方向走去。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并肩向厂办公大楼走去。阳光明自然地接过二哥手里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张秀英准备的饭盒和水杯。
红砖砌成的办公大楼比周围的车间要高出一截,显得颇有气势。
阳光耀第一次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走进这里,不由得微微挺直了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份不同以往的身份转变。
阳光明轻车熟路地领着二哥来到二楼劳资科。
门口已经有几个等着办事的人,大办公室里人声混杂,算盘珠子的噼啪声、人员交谈声、文件翻阅声,此起彼伏,呈现出一种繁忙而有序的氛围。
科长办公室敞开着。
劳资科科长郎天瑞刚刚泡好一杯茶,茶叶是廉价的茉莉茶,但香气浓郁。他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翻开当天的工作日志。
“郎科长,早。”阳光明站在门口,笑着打招呼,声音不高不低。
“哎哟,光明!早早早!”郎天瑞一抬头,看到阳光明兄弟俩,立刻热情地站起身,脸上的笑容格外真切。
他的目光随即落到阳光明身旁的阳光耀身上,“这位就是光耀同志吧?欢迎欢迎!”他主动伸出了手。
“郎科长,您好!我是阳光耀,今天来报到,以后请您多指导。”阳光耀上前一步,微微躬身,双手握住郎天瑞的手,语气恭敬又不失分寸。他牢记着母亲的叮嘱,态度放得很端正。
“好好好,一看就是个精神小伙子!腿都好了吧?”郎天瑞上下打量着阳光耀,满意地点点头。阳光耀相貌堂堂,身材高大,眼神清亮,第一印象就很不错。
“托您的福,都好了,一点问题都没有了。谢谢科长关心。”阳光耀回答得体。
“那就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有好身体才能好好工作。”郎天瑞笑着从桌上拿起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表格,“来,光耀同志,先把这张入职表填一下。临时工手续简单,填好表,我去盖个章,领你去核算组认认门,就算正式上岗了。”
他让阳光耀坐在办公桌前,递过钢笔,又指点着表格各项该怎么填写,比如“家庭成分”、“文化程度”,态度很是周到,显示出了远超对待普通临时工的热情。
阳光明在一旁看着,知道这是郎天瑞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才如此热情,便投去一个感谢的眼神。郎天瑞心领神会地笑笑,摆摆手,意思是小事一桩,不必客气,这份人情彼此心照不宣。
手续很快办妥。郎天瑞拿着盖好章的表,对阳光明说道:“光明,你先忙你的去,我带光耀同志去核算组安排一下工作。放心,交给我了。”他这么说是让阳光明安心,也表示自己会关照。
阳光明点点头,对二哥说道:“二哥,那你跟着郎科长好好熟悉环境,我中午有空再过来看看。”
“哎,好。你去忙吧。”阳光耀站起身,目送弟弟离开。
阳光明又对郎天瑞道了谢,这才转身回自己的办公室。
郎天瑞领着阳光耀穿过大办公室,来到靠里侧用几个高大的木制文件柜隔开的一片相对独立的区域。
这里摆放着四五张办公桌,每张桌子上都堆着高高的工资表格和账册,算盘和钢笔是标配,有些桌上还有厚厚的《劳动工资计算规则》和《劳保福利制度汇编》。
三四个人正伏案工作,有的在飞快地拨打算盘,手指灵活得让人眼缭乱;有的在核对着表格,神情专注,时不时用红笔勾画一下;还有的在抄写著名单。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严谨而专注的气息。
“大家停一下,介绍个新同事。”郎天瑞拍了拍手,声音洪亮。
核算组的几位同志都抬起头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新人。
“这位是阳光耀同志,从今天起,就在咱们核算组做临时工作,主要负责辅助基础核算和数据录入。大家欢迎。”郎天瑞的介绍,简洁明了。
一阵礼貌性的掌声响起。几位老同志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个新来的年轻人,带着好奇与衡量。
“光耀同志,这位是核算组的王组长。王组长可是我们厂工资核算的老资格了,经验丰富,以后工作上有什么问题,多向王组长请教。”郎天瑞指着一位四十左右岁、戴着深蓝色套袖、面容和善但眼神透着精明的女同志,介绍道。
“王组长,您好!我叫阳光耀,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以后请您多批评指教。”阳光耀立刻恭敬地问好,身体微微前倾。
王组长推了推眼镜,笑了笑,态度还算温和:“欢迎小阳同志。不用客气,互相学习。我们这儿活儿杂,要求细,不能急,慢慢来,基础打牢了最重要。”
郎天瑞又简单介绍了其他几位同事,都是“李同志”、“张师傅”这样的称呼,阳光耀一一礼貌地问好,努力记住每个人的姓氏和面孔。他的态度谦逊,回应得体,再加上一副好相貌,很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
“小岳。”郎天瑞对坐在最里面的一位年轻女同志招招手,“你来的时间也不短了,工作经验丰富,平时多带带光耀同志,让他尽快熟悉核算组的流程和规矩。”
女同志闻声抬起头来。
阳光耀的目光也随之望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姑娘,梳着两根油光水滑的麻辫,辫梢系着小小的浅绿色蝴蝶结,随着她抬头的动作轻轻晃动。
脸庞白皙光洁,鼻梁挺翘,一双眼睛大而明亮,像浸在清水里的黑葡萄,眼神清澈而聪慧。
她穿着一件合身的浅绿格子外套,里面是白色的确良衬衫,领子整整齐齐地翻在外面,显得干净又利落,还有一种难得的秀雅气质。
虽然说不上是惊艳的漂亮,但皮肤白皙,样貌清秀温婉,气质沉静,一看就让人心生好感,忍不住想多看两眼。
她抬起头,目光和阳光耀对上,似乎微微顿了一下,可能没想到新同事是这样一位挺拔精神的年轻人,随即落落大方地站起身,嘴角弯起一个浅浅的笑容,露出洁白的牙齿:“好的,郎科长。您放心。”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点南方姑娘特有的软糯,但又不过分嗲气,听起来很舒服。
“岳同志,你好,以后麻烦你了。”阳光耀连忙说道,心里不知怎的,微微有些紧张,手心有点冒汗。他感觉自己的声音好像比平时紧了一点。
“阳光耀同志,互相学习,不麻烦的。”岳心蕾微笑着回应,目光在阳光耀脸上停留了一瞬,便自然地移开了,举止大方得体。
郎天瑞看着两人,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似乎对这一幕乐见其成,又交代了几句“好好干”、“尽快熟悉”之类的话,便转身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王组长给阳光耀安排了一个空位子,正好在岳心蕾的斜对面,抬头就能看到。
她拿来一迭厚厚的旧表格和一本边缘已经磨毛了的《员工工资等级标准手册》,“小阳,你先别急着干活。把这些旧表格和手册对照着看,熟悉一下各个车间、工种、等级对应的基本工资、补贴标准,还有各种扣款项目。
比如一级工、二级工基本工资差多少,纺织档车工和机修工的岗位津贴怎么算,高温补贴、夜班津贴什么标准,等等。
这些是基础,一定要吃透,不然以后计算容易出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王组长交代得很仔细。
“好的,王组长,我一定认真看,仔细学。”阳光耀接过表格和手册,认真地点头。他摸了摸那本厚重的手册,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阳光耀坐下来,翻开手册,又摊开表格,开始仔细对照学习。办公室里重新恢复了忙碌的节奏,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和钢笔书写在纸张上的沙沙声,成了主旋律。
阳光耀看得很投入。他发现这份工作确实需要极强的细心和耐心,数字繁多,规则琐碎,各种代号和符号需要记忆。
但他学习上从来不落人后,既然来了,就想把工作做好,不能让人看扁了,更不能给弟弟和郎科长丢脸。
学习期间,他遇到几个不太明白的符号和项目,比如三角形标记和星形标记,不知道分别代表什么补贴,犹豫了一下,还是抬起头,轻声向斜对面的岳心蕾请教。他不想一开始就打扰王组长。
“岳心蕾同志,打扰一下,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他指着表格上的一个标记,声音放低,以免影响他人。
岳心蕾闻声抬起头,放下手中的笔,探身过来看了一眼他指的地方。她身上有股淡淡的、好闻的雪膏的香气。
“哦,这个是夜班补贴的标记。你看这里。”她拿起自己桌上的一张表格,指给阳光耀看,手指纤细白皙,“每个夜班工时旁边,都会标这个小的三角符号,计算的时候要乘以夜班补贴系数,系数标准在手册第27页。”
她的讲解清晰明了,态度自然,没有丝毫不耐烦。
“原来是这样,谢谢你了。”阳光耀恍然,连忙道谢,同时翻到手册第27页,确认了一下。
“不客气的。”岳心蕾笑了笑,继续低头忙自己的。
有了第一次开口,后面的请教似乎就自然多了。阳光耀发现岳心蕾业务很熟练,对各种规定烂熟于心,而且讲解时很有耐心,条理清楚,一点也不藏私。遇到复杂的,她还会拿出实例表格,指给阳光耀看。
一上午的时间,就在学习和偶尔的低声请教中很快过去,阳光耀记了满满几页纸的笔记。
中午下班铃响,清脆的电铃声回荡在办公楼里。核算组的同事们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伸展了一下身体,拿出放在抽屉里的饭盒,准备去食堂吃饭。
“小阳,一起去食堂吧?”王组长招呼道,态度比刚见面时,更亲切了些。看来阳光耀一上午安静认真的学习态度,已经初步赢得了她的好感。
“哎,好。”阳光耀站起身,把笔记和手册整理好,拿出自己的饭盒。正好看到岳心蕾也合上了账本,拿出了饭盒。
大家对于吃午饭都很积极,几人一起走出办公室。阳光耀下意识地放慢脚步,和岳心蕾并排走着。王组长和另外两位大姐走在前面几步,聊着家常。
“上午谢谢你啊,帮我解答了那么多问题。”阳光耀找着话头,语气真诚。
“真的不用客气,都是应该的。”岳心蕾侧头看他,眼睛弯弯的,带着笑意,“你学得很快嘛,很多地方一点就透,记得也扎实。”她注意到了阳光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
“没有没有,是你不嫌我笨,讲得清楚。”阳光耀被她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心里却像被羽毛拂过一样,有点高兴,还有点不易察觉的羞涩。
两人随口聊着工资核算的事情,比如哪个车间的工时记录最复杂,哪种补贴最容易算错,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食堂门口。
食堂里人声鼎沸,各个窗口都排起了长队。
阳光耀一眼就看到弟弟阳光明正站在干部食堂门口,正朝他这边张望。兄弟俩目光对上,阳光明笑了笑,示意他过去。
“王组长,岳心蕾同志,我弟弟在那边,我过去一下。”阳光耀对同事们说。
“快去吧。”王组长笑着摆摆手。
岳心蕾也点点头,目光不经意地扫了一眼干部食堂门口那个挺拔沉稳的身影,然后便和王组长她们走向普通职工排队的长龙。
阳光耀小跑着来到弟弟身边。
“怎么样?二哥,还适应吗?工作复杂不?”阳光明关切地问道。
“挺好的。郎科长安排得很周到,王组长和同事们都挺好,和我同组的岳心蕾同志也很热心,教了我不少东西。”
阳光耀语气轻松,脸上带着对新工作的满意和一点点兴奋,“活是细了点,数字多,规则多,但我觉得我能胜任,慢慢学嘛。”
他扬了扬手里的饭盒,“走,吃饭,有点饿了。”
阳光明揽了一下二哥的肩膀,兄弟俩一起走进干部食堂。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平稳地过去。
转眼间,阳光耀入职已经有两个月时间,时间也来到了五月份。
魔都的天气彻底暖和起来,梧桐树叶子长得又大又密,人们换上了单衣。
阳光耀已经完全适应了工资核算员的工作。他脑子不笨,又肯用心钻研,下了班有时还把手册带回家看,很快就能独立处理大部分基础核算任务,出错率很低,赢得了王组长和同事们的普遍认可。大家觉得这个小伙子踏实、好学、不浮躁。
他和岳心蕾在一个小组,工位相邻,交流自然最多。
两人年纪相仿,又都是高中毕业,有不少共同话题。
除了工作上的交流,休息时偶尔也会聊起最近看了什么电影,读了什么书,或者听来的趣闻。
阳光耀发现岳心蕾不仅长得好看,性格也很开朗大方,做事认真细致,笑起来眼睛亮晶晶的,很有感染力。
而且她懂得很多,看问题常有独到见解,不只是个瓶。
而岳心蕾也觉得阳光耀虽然是个临时工,但做事负责,人聪明,头脑灵活,不懂就问,学会了就一丝不苟地做,不像有些年轻人那样眼高手低或者油滑浮躁。
最重要的一点,长得确实精神,眉眼俊朗,身材高大,往那一站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一种微妙的情愫在两个年轻人之间悄然滋生,像春天埋在土里的种子,不知不觉就抽了芽。
他们一起加班核对数据的时候,会默契地给对方带一份点心或者几颗奶;阳光耀偶尔从家里带来几块张秀英做的可口小吃,比如糯米饺或葱油饼,也会自然地分给岳心蕾一份;岳心蕾领了新的蓝黑墨水,也会给阳光耀的那支钢笔灌上一点。
这些小小的互动,带着一丝甜蜜的默契。
同事们都是过来人,看在眼里,心照不宣地笑笑,偶尔开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
比如“岳老师教得认真,小阳同志也学得用心”,两人也只是红着脸笑笑,并不反驳。
有时岳心蕾还会嗔怪地瞪一眼开玩笑的人,那眼神里却没有多少真正的恼意。
这天中午,阳光明照例去干部食堂吃饭。打好饭菜,一转身,正好看到劳资科科长郎天瑞也端着饭盒在找座位。
“郎科长,这边。”阳光明招呼了一声,指了指自己对面的空位。
郎天瑞看到是他,笑着走了过来,在对面的位置坐下。
“光明,今天忙不忙?”郎天瑞一边拿起筷子,一边寒暄。
“还行,老样子。处理些文件报告。您呢?看您这匆匆忙忙的。”阳光明回应道。
“唉,月初,总是忙得团团转。工资核算、劳保发放、人员调动……哪一样都得盯着。”郎天瑞叹了口气,但脸上并无太多愁容,显然对处理这些事务早已游刃有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