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202.自愧不如.大格局.高瞻远瞩.临时工转正式工.说明情况
周一中午,厂干部食堂里依旧人声鼎沸,弥漫着饭菜的混合香气。
阳光明端着打好的饭菜,目光在略显拥挤的餐桌间搜寻空位。
他的铝制饭盒里盛着今天食堂最受欢迎的红烧肉和清炒白菜,主食是米饭,此时还冒着热气。
他一眼看到劳资科科长郎天瑞正独自坐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手里的一张纸,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什么。
郎天瑞面前的饭菜已经吃掉了一半,但他似乎对那张纸上的内容更加专注。
阳光明走了过去,将铝制饭盒放在桌上,发出轻微的响声。这声响动,打破了郎天瑞的沉思,他抬起头来。
“郎科长,这儿没人吧?”阳光明笑着问道,语气轻松自然。
郎天瑞见是阳光明,脸上立刻露出笑容,顺手把那张纸折了起来,塞进上衣口袋:“光明啊,没人没人,快坐快坐。”他指了指对面的空位,动作有些匆忙,但态度很热情。
阳光明坐下,拿起筷子,随口寒暄:“看您刚才挺入神,忙工作呢?”他的目光扫过郎天瑞刚刚塞进口袋的那张纸,但并没有追问。
“唉,劳资科嘛,永远有忙不完的事,各种报表、申请、报告,看得人头大。”郎天瑞叹了口气,用筷子指了指自己的饭盒,“吃饭都不得清净。你看看,这饭菜都快凉了,我才吃了几口。”
两人低头吃了几口饭,郎天瑞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身体微微前倾,脸上带着关切和探询的笑容,压低了些声音问道:
“对了,光明,上周你二哥去岳书记家,情况怎么样?我这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呢。
看光耀这两天上班,那精神头足得,走路都带风,手腕上还多了块新表,是不是……鸿门宴变桃宴了?”
他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语气轻松,带着明显的打趣和祝贺意味。但他的眼神里透着精明,显然不仅仅是在闲聊。
阳光明咽下口中的红烧肉,肥而不腻的肉质在口中化开。
他脸上也露出由衷的笑容,点了点头:“托您的福,特别顺利。岳书记和高阿姨都特别和气,通情达理,对我二哥印象很好。不但留了饭,还给了很重的回礼,那块手表就是高阿姨硬塞给我二哥的见面礼。”
“哎哟!这可是天大的好事!”郎天瑞眼睛一亮,声音不由得提高了些,引来旁边桌投来的好奇目光。
他连忙又压低声音,脸上是掩不住的惊讶和喜悦,“手表都送了?还是岳书记爱人送的?这可不是一般的认可了,这是极度满意啊!板上钉钉了!我就说嘛,光耀这小伙子不错,岳书记眼光不会差!恭喜恭喜啊,光明!你们家很快就要双喜临门了!”
他说的双喜,自然是指阳光耀既得了好姻缘,未来必然还会得到岳家的鼎力支持。
郎天瑞的声音里带着真诚的祝贺,但也不乏精明的计算——这意味着他与岳书记的关系,可以通过阳光明兄弟更近一层。
“谢谢郎科长,这事能成,多亏了您当初的安排和一直以来的关照。”阳光明道谢,语气真诚。
他知道郎天瑞最初安排阳光耀到核算组做临时工,固然有看好阳光耀的因素,但更多是看在他阳光明的面子上。
“哎,哪里话,主要还是他们俩自己有缘分,看对了眼。我也就是顺水推舟,成人之美罢了。”
郎天瑞摆摆手,显得很谦虚,但眼角的笑意却藏不住。
他拿起汤碗喝了一口白菜豆腐汤,像是随意地提起,语气却带着点刻意的郑重:
“说起来,既然这事基本定了,那我近期还真得抽空多去岳书记那儿汇报汇报工作。
劳资科这一摊子事,千头万绪,很多政策把握、思想动态,还得请岳书记多把关、多指导。
我这理论和思想水平,还是有欠缺啊。”
他说这话时,目光看着阳光明,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又像是在表明一种态度——他会借着汇报工作的机会,适时地、巧妙地提一提阳光耀的事情,或许能为后续的安排铺垫一下,至少能让岳书记感受到他这个直接领导的积极态度。
然而,阳光明听完这话,并没有立刻表示赞同或感谢,反而微微皱起了眉头,就那么很认真、很深地看了郎天瑞一眼。
郎天瑞的筷子停在半空中,一块白菜差点掉回饭盒。阳光明竟然用这种眼神看他,他有点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阳光明的眼神里没有太多情绪,却带着一种清晰的审度和思考的意味,仿佛郎天瑞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打算,有什么欠考虑的地方。
阳光明的眉头微微蹙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川字,这在他年轻而通常带着笑意的脸上,显得有些不寻常。
阳光明这略显反常的沉默和凝视,让郎天瑞脸上的笑容稍稍僵了一下。
郎天瑞当然能察觉到阳光明这细微的表情变化,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迅速回想自己刚才的话哪里不对。
是表忠心表得太过了?还是显得太急功近利了?一时间有点摸不着头脑。
他放下汤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光明,你……是不是觉得我哪里考虑不周?”郎天瑞试探着问,语气更加谨慎了些。
他现在丝毫不敢小看眼前这个年轻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阳光明虽然年纪轻,但在厂里的人情世故和权力格局中,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敏锐和智慧。
阳光明似乎才从思考中回过神,脸上的表情缓和下来,拿起筷子貌似无意地拨弄了一下饭盒里的青菜,语气平淡地开口,仿佛只是随口闲聊:
“那倒没有。郎科长您多向领导汇报请示,自然是应该的,什么时候都不算错。
我就是前两天听我二哥偶尔提起,说核算组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月底年初尤其如此,大量的数据核算、报表制作,光靠几个正式工根本忙不过来,临时工又只能打打下手,核心点的工作,不敢放手让他们做,生怕出错。”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郎天瑞,眼神平静无波:“我二哥还说,好像听说其他科室,比如宣传科、工会那边,经常会申请个临时工转正的名额,但好像从来没见批下来过。
可见哪个科室真正缺人,上面的领导很清楚,绝对不会被人蒙骗。
他就感慨,说还是咱们劳资科好,郎科长您体恤下属,要是咱们科里打报告申请临时工转正,上面领导肯定能体会到咱们的实际困难,说不定就能认真考虑,特事特办,就给批了呢?”
阳光明的话说得轻描淡写,像是纯粹在复述哥哥的闲谈,甚至带着点年轻人不懂规矩的天真味道。
但他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郎天瑞的脸,似乎在观察他的反应。
但听在郎天瑞这种在人事系统浸淫多年的老狐狸耳中,却不啻于一声惊雷,瞬间点醒了他!
他的眼睛猛地睁大,拿着筷子的手都顿在了半空。
对啊!申请转正!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步棋!
以前他是根本没往阳光耀身上想,毕竟那时八字还没一撇。
后来知道了两人在谈对象,他潜意识里想的也是如何通过向岳书记汇报工作来委婉表达支持,等着领导暗示或者主动提出安排。
他完全陷入了被动等待和迎合领导意图的习惯性思维里!
而阳光明指出的这条路,却是主动出击,而且是打着“工作需要”、“解决实际困难”的正当旗号!
劳资科确实忙,核算组任务重、要求高,申请增加一个正式编制名额,理由充分得很!
上面审批的时候,的确会更加重视,更加认真地考虑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只要报告写得扎实,理由充分,再巧妙地加上一些“需具备一定财会或统计基础”、“优先考虑回城知青岗位安排”、“需熟悉本厂工资核算流程”之类的限制条件,这名额是为谁量身定做的,明眼人一看便知!
领导批准了,那是充分听取下面科室意见,解决了科室实际困难,谁也说不出什么。
领导就算暂时不批,或者另有考虑,也不会怪罪他郎天瑞积极为科室争取利益。
这比他现在就急哄哄地去岳书记面前刷存在感、表忠心,要高明得多,也稳妥得多!
郎天瑞脑子里飞快地转过这些念头,背后竟然微微出了一层细汗。
他看向阳光明的眼神,瞬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恍然大悟,有钦佩,也有一丝自愧不如的感慨。这小子……眼光太毒了!心思太活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自然些,顺着阳光明的话茬往下接,仿佛刚刚被点醒:“哎呀!你看我这脑子!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这么重要的事情都给忽略了!”
他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做恍然大悟状,“可不是嘛!咱们劳资科,尤其是核算组,任务一年比一年重,正式编制却几年没增加了,确实该打报告申请增加人手了!
特别是能直接上手干活的骨干!光靠临时工,很多核心工作确实不敢放手,影响效率和准确性啊!”
他越说越顺,仿佛这个念头真是他自己刚想出来的: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咱们科里都有……快三年没申请过临时工转正了吧?我都快忘了这流程了。
以前总想着不给领导添麻烦,自己能克服就克服。
现在看,实在是跟不上工作需要了,是得写个申请,郑重地向厂领导反映一下实际困难!”
阳光明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赞同笑容,语气带着几分推崇:
“郎科长您真是急群众所急,想领导所想。
工作上遇到困难,首先想到自己克服,不给上级添麻烦;但实在克服不了,为了工作大局,也能主动站出来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争取支持。
像您这样的科长,下能得到同事们的真心拥护,上能受到领导的信任和表扬。”
他顿了顿,看着郎天瑞,语气显得很真诚:“在这一点上,我真得向您好好学习。不光要会埋头干活,还得会适时地、有理有据地为科室争取应得的资源和支持。这才是真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
郎天瑞被阳光明这番“吹捧”,说得心里既舒坦又有点汗颜。
舒坦的是,阳光明这话说得漂亮,把他拔高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汗颜的是,这主意明明是阳光明点拨他的,现在倒成了他郎天瑞主动体恤下属、勇于争取了。
他不由得笑骂了一句,语气亲昵:“你小子!少给我戴高帽!鬼心眼儿比谁都多!”
但他心里却是啧啧赞叹:这个阳光明,年纪轻轻,工作上雷厉风行、能力出众也就罢了,偏偏在人情世故、谋略算计上还如此老辣周全,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往往让他们这些老资格都自叹弗如。
就拿光耀转正这件事来说,他虽然已经有了向岳书记靠拢、争取好感的想法,但若是没有阳光明今天这一番“无心”的提醒,他大概率会按照原计划,先去岳书记那里频繁汇报,等着领导暗示或发话。
那样最后即便办成了,他落下的人情,可能也就是个“会办事、能领会领导意图”的印象。
但阳光明给他指点的这条路,却是让他郎天瑞主动作为,以科室工作需要为由,正式打报告申请。
这份报告递上去,里面再巧妙设置一些只有阳光耀符合的条件,领导们自然心知肚明。
关键是,劳资科确实多年未申请,理由充分,程序正当。
只要报告写得扎实,领导批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样一来,他郎天瑞就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干下属,是在岳书记开口之前,就替领导分忧解难的贴心人!
这其中的差别,可太大了!
这阳光明,简直是把他郎天瑞往前推了一步,还送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和表现机会!
郎天瑞心里又是感激又是佩服,正要再说些什么,却听阳光明又貌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声音压得更低了些:
“对了,郎科长,这申请报告写好了,是不是得先送到赵国栋厂长那里请他首签?
厂里人事方面的报告,以前赵厂长不怎么关心。
但领导关不关心那是领导的事儿,咱们做下属的还是得拿出态度来,你说对不对?”
郎天瑞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回答:“按惯例,一般是先送到岳副书记……”
他的话戛然而止,脑子里像是有道闪电划过,瞬间明白了阳光明更深一层的用意!
阳光明看着他,眼神平静,却带着一种明显的引导意味,继续轻声说道:
“嗯,赵厂长主管生产,对各科室的实际人力需求最了解,他先签字认可,这份申请的分量就更足了。
等报告流程走到岳书记那里的时候,您最近要是没什么特别紧急需要请示汇报的事,其实也不必特意为这个去打扰岳书记。
一切按正常程序走就好。
跟科里同事们闲聊提起时,也可以顺便说说报告是送赵厂长审批了,毕竟赵厂长主管生产,最了解基层人力需要,他的判断肯定错不了!”
郎天瑞只觉得心头震动,他彻底明白了!
阳光明这是在教他如何把这件事做得更漂亮、更稳妥、更不着痕迹,甚至……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附加效果!
第一,先找赵国栋厂长首签。
赵国栋是厂里二把手,主管生产,一般不插手人事上的事情,但某个岗位缺不缺人,理论上他更有发言权。
如果他觉得劳资科申请合理,签了字,那这事就等于先过了二把手这一关。
万一,他只是说万一,岳兴国书记那边出于某种考虑暂时不同意,或者对阳光耀另有安排,这份被赵厂长认可了的申请就算最终被搁置或驳回,他郎天瑞也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在赵厂长那里留下了积极为科室争取的好印象。
而他的那份“心意”,岳书记只要不傻,也能猜到,会记在心里。
第二,如果岳兴国书记同意,那么在有赵厂长首签的前提下,他只需要顺水推舟地也签个字,事情就圆满办成了。
这样既避免了岳书记直接插手安排自己“准女婿”的嫌疑,显得公正合规,又让郎天瑞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功臣,岳书记自然会承他这份情,而且这份情因为做得巧妙,会显得更重。
第三,也是最精妙的一点!
岳兴国副书记会因此欠下赵国栋厂长一个小小的、几乎微不足道的人情——毕竟赵厂长是基于工作需求,率先批准了这份申请,合情合理,撇清了这件事和岳副书记的关联。
虽然对两位厂领导来说,安排一个正式工编制可能只是小事一桩,但赵国栋无形中承担了“首签”的责任,某种程度上替岳书记分担了潜在的舆论风险,也让岳书记避免了直接以权谋私的嫌疑。
这件小事,很可能成为赵厂长和岳书记之间的一个微妙的积极的互动契机。
而这第三点,郎天瑞相信,很可能才是阳光明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阳光明是赵国栋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是公认的“赵厂长的人”。
而将来,他又会和岳书记成为亲家。
如果赵厂长和岳书记能因为这件小事,开始建立起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甚至更进一步的合作关系,那么阳光明身处其中,就能左右逢源,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将更大!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工作编制的范畴,而是借此机会,凭借这么一个微小的契机,在巧妙地推动厂领导层面的合作格局!
尽管只是一个很小的契机,但这很重要!
很多重要结果的落定,重大合作的展开,往往都始于微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