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5章 204晋升科长议论中心张秀英的改变平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等她回到家,发现阳光明竟然已经回来了,正从那个军绿色的帆布挎包里往外拿东西。

只见他拿出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一个酱红色的大猪肘子,香气顿时弥漫开来,闻着是熟悉的味道。

接着又拿出一个铝制饭盒,打开盖子,里面是色泽诱人、散发着浓郁香料气味的卤鸭胗,也是以前吃过的味道。

“妈,这是我顺便跟朋友调剂的一点熟食,带回来给你们尝尝。”阳光明笑着把东西放在桌上。

张秀英一看,更是喜上眉梢,连声道:“正好正好!我买了熏鱼和素鸡,再加上你拿回来的大肘子和鸭胗,还有已经腌的流油的咸鸭蛋,再炒两个青菜,齐活了!丰盛!太丰盛了!”

她看着桌上堆着的吃食,心里别提多踏实了。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以前日子紧巴巴的时候,哪敢想下班回来就能摆上这么一顿丰盛的晚餐?这都是儿子有出息带来的。

她赶紧系上围裙,开始张罗晚饭。阳光明也挽起袖子帮忙洗菜、剥蒜。

很快,灶间就响起了锅铲碰撞的叮当声和诱人的炒菜香气。

晚饭时分,小小的房间里灯光温暖,弥漫着各种菜肴混合的诱人香气。

那张旧木桌被摆得满满当当:大半盘切好的酱肘子,肥瘦相间,颤巍巍的,酱汁浓郁;卤鸭胗被切成薄片,码得整整齐齐,淋上了少许香油;

熏鱼段呈深酱色,看着就入味;一小碟酱肉,香气浓郁,素鸡片拌着香菜和香油;青皮咸鸭蛋一切两半,橙红色的蛋黄冒着油光;再加上一碟清炒小油菜和一碟金黄的葱炒鸡蛋,色彩丰富,令人食指大动。

阳永康拿出小儿子上次带回来的那瓶据说不错的黄酒,给自己和两个儿子都倒上了一小盅。李桂给张秀英和自己也倒了小半杯。

小壮壮分到了几片煮得软烂的肘子皮,坐在凳子上,也不说话,低着头猛啃。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热闹而温馨,充满了寻常百姓家的满足与幸福。

“来。”阳永康作为一家之主,脸上带着难得的明显的笑意,皱纹都舒展开来,他率先举杯,话虽简单却充满力量,“为我们家光明高升,干一杯!好好干,别辜负组织的信任!”

“干杯!”阳光辉大声附和,笑得憨厚实在,“明明真有出息!刚刚二十岁的科长!说出去谁敢信!大哥我脸上都有光!”他用力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李桂也笑着给阳光明夹了一大块肘子肉,放到他碗里:“明明,多吃点!当科长了更费脑子,责任重,得好好补补!以后家里事不用你操心,有我和你大哥呢。”

阳光明笑着接受家人的祝福,心里暖融融的。这种毫无保留的、带着点质朴甚至粗糙的家庭温情,是他内心深处最珍视的东西,也是他奋斗的意义之一。

“谢谢爸,谢谢大哥大嫂。”他举杯回应,语气诚恳,“都是运气,也是领导培养。我会好好干的。”他轻抿了一口黄酒,酒液温热,带着一丝甜意。

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也打开了,气氛更加放松。

阳光耀夹了一筷子卤鸭胗,嚼着,感慨道:“就是现在这行政级别卡得太死了。全国工资冻结,提一级比什么都难。

要是搁几年前,新提拔的科长,行政级别起码得对应到副科顶格的十七级,甚至可能是科长的十六级。

现在倒好,职务是提了,级别动不了,工资也涨不了,就是岗位津贴能多几块钱吧?这一点就挺让人遗憾的。”

他是劳资科核算组的,对工资级别、干部待遇这套规定非常熟悉,说起来头头是道。

阳光明点点头,他对这些看得比较开,心态很平和:

“二哥,我也想涨工资,但现在全国都是这个情况,工资冻结也好几年了。

我能这么快提到十九级,已经是占了评先进、评优秀党员等荣誉的光,算是特例批复的。

厂里不知道多少老同志,职务上去了,级别还在原地踏步好几年。比起他们,我已经算很幸运、很快了。知足常乐。”

他语气里没有丝毫抱怨,只有清醒的认识和坦然。

张秀英更关心实际收入,忍不住问:“那……明明的级别,以后还有希望动动吗?科长对应的是十六吧?

就算一下子升不到科长对应的十六级,能先到十八级这个副科门槛也好啊。

我听说十八级工资就有八十七块五了,加上补助,一个月能过九十呢!说出去多好听!”

她心里还暗暗惦记着儿子说对象的事。工资高,级别高,说出去面子足,介绍人肯定更起劲,找对象的选择范围也更大更好了。

阳光明笑了笑,给母亲夹了块熏鱼:“妈,这个得看机会和政策。

工资冻结是国家定的,什么时候解冻也不知道。就算解冻了,厂里那么多排队等升级别的老同志,也得一步步来。

有机会的话,厂里肯定会优先考虑,但急不来。

或许我什么时候又能评个荣誉,级别应该也能再涨一级。但要想涨到科长对应的十六级,应该没希望。

要是工资能涨到十八级的副科门槛,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更高不敢奢望。就算有了荣誉,我太年轻,上面也不好给特例批复。

我现在就想踏踏实实把科里的工作做好,把赵厂长交代的任务完成好,不辜负他的信任。其他的,顺其自然。”

张秀英的思绪,又绕回了那个她最关心、几乎成了心头大事的问题上:

“工作要紧,个人问题也不能耽误啊!你现在虚岁也二十了,再过一两年就该处对象了。

心里有没有啥想法?厂里那么多年轻女工,还有机关里的女同志,有没有看上哪家的姑娘?”

她目光热切地看着小儿子,仿佛想从他脸上读出点蛛丝马迹。

她不等阳光明回答,又迫不及待地说道:“要是没有,妈就托人帮你留意着。

街道居委会刘大妈,还有车间里好几个老姐妹,都问过我好几次了。

有好姑娘就得早点定下来,结婚可以晚点,但目标得先占下!不然好姑娘都让别人挑走了!”她的语气,活像在抢购紧俏商品。

阳光明心里苦笑,面上却只能含糊应对:“妈,这事真不急。我现在刚接手科长,工作千头万绪,好多东西要学习、要熟悉,哪有心思考虑这个。

等过段时间,工作完全稳定了,顺手了再说。对象的事,讲究缘分,强求不来。”

“工作再忙,还能不娶媳妇了?”张秀英嗔怪道,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你看你二哥,和心蕾处得多好,眼看就要谈婚论嫁了。你也得抓紧!等给你二哥办完婚事,你正好可以接上。”

“好好好,我知道了妈。有合适的我一定留意,行了吧?”阳光明赶紧又给母亲夹了块素鸡,“您啊,就放心吧。多吃点菜,这素鸡拌得香。”他成功地把母亲的注意力暂时引回到了饭菜上。

一家人说说笑笑,谈论着厂里的趣事,家长里短,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酒足饭饱。

晚饭后,李桂抢着收拾碗筷,张秀英脸上带着微醺的红晕,看着孩子们,看着虽然简陋却充满烟火气的家,心里满是幸福和憧憬。

她开始盘算着明天去找哪个老姐妹,悄悄打听一下有没有合适的姑娘人选,得提前给光明物色起来。

阳光明升任财务科科长之后的工作交接,比所有人预想的还要顺利和平静,甚至有些过于平稳了,让一些等着看财务科动荡、或者等着看年轻科长手忙脚乱笑话的人,暗暗有些失望。

刘金生虽然走得突然,但在离职前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表现出了极大的、甚至可以说是超乎寻常的配合与平静。

他几乎事无巨细地将科里的各项工作流程、重要账目、往来关系、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历史遗留问题、乃至一些只有科长才知道的、不成文的“惯例”和需要特别注意的“雷区”,都毫无保留地、条理清晰地交代给了阳光明。

这种配合,一方面是因为他深耕体制多年,深知大势已去,赵国栋厂长决心已定,阳光明上位已是不可阻挡的事实,硬抗无益,反而可能损及自身最后的体面和待遇;

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因为阳光明之前与他那场开诚布公却又点到为止的谈话,给了他一个相对体面的台阶,保全了他最后的颜面和未来可能的安排。

他心里或多或少存着一份复杂的、难以言明的感激,或者至少是理智的妥协。

加上阳光明在过去一年里,已经凭借其沉稳内敛的性格、惊人的学习吸收能力、处理殷永良贪污事件和调整四组五组人事时所展现出的果决手腕以及其后安抚人心的细致功夫,在科内逐渐建立了相当的威信。

老会计们如老徐、老孙等人,认可他的能力和踏实作风;年轻干事如小李小王等,钦佩他的魄力和处事公正,也看到了在他手下做事可能带来的新机会。

因此,权力的过渡平稳而迅速,几乎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阻力或怠工现象。

阳光明很快便全面接手了财务科的工作,晨会安排、任务分派、报表审核、资金调度,各项流程有条不紊,没有出现任何混乱和停滞。

他甚至隐隐觉得,自己这个年轻科长发出的指令,似乎比刘金生时代更加畅通和有效。

一种新的、更加严谨、高效、注重规则的工作氛围,正在科室内悄然形成,取代了以往那种略带沉闷和因循的氛围。

站稳脚跟、初步熟悉全面工作后,阳光明没有任何耽搁,立刻开始全力配合赵国栋厂长的工作思路。

他的角色转变非常快,已经从一位侧重于执行和学习的副手,迅速进入到了独当一面、为厂领导战略提供关键支撑的角色。

赵国栋厂长也再次将那份经过精心修改、补充了更多细节和数据支撑的技改方案,提交到了厂委会上进行讨论。

这一次,厂委会上的情形与上次的胶着和沉闷截然不同。

阳光明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会前,他就主动向赵国栋详细汇报了财务科近期的资金状况、月度现金流预测以及几个专项资金的结余情况。

他并不仅仅是汇报数据,更提出了一个经过仔细测算、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大胆建议:在保证基本工作运转的前提下,通过适度缩减工会和党委部门一部分非紧急、非必要的年度活动经费和弹性开支,来设法筹措技改方案所需的五万元资金。

他并非简单粗暴地砍预算,而是提交了一份长达数页的详细报告。

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哪些开支项目可以暂缓执行,如部分可延后的文体活动、非紧急的培训,哪些项目的预算可以进一步压缩,并充分论证了将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优先用于一车间和三车间的设备技改,将对提升全厂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节约长期维修成本带来的巨大收益。

从长远看,生产效率提升、效益增加后,反而能更有力地支持工会和党委各部门未来开展更多、更好的活动。

这份报告数据翔实,逻辑清晰,立场客观,完全站在全厂整体利益的高度。

在厂委会上,当资金问题再次被某些委员提出来作为首要障碍时,阳光明作为财务科新任科长,态度坚定却又不失谦逊地表示支持赵国栋厂长的方案。

他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资金筹措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路径,引用了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

他语气沉稳,措辞严谨,完全站在全厂发展大局的角度,令人难以反驳。

他特别强调这是在“保证各部门基本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资金精准投入到最能提升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财务安排。

工会领导和党委办领导当然表示了不满和反对,认为这影响了他们部门年度计划的完整性和正常工作开展,抱怨资金紧张。

但阳光明的理由十分充分,准备极其扎实,措辞也极有分寸,始终围绕着“效益优先”和“保障生产”这两个当前最核心的任务,让人难以在明面上直接驳斥。

他甚至主动表示,财务科会协助这两个部门精细化管理预算,确保核心活动不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是财务科科长,对全厂资金状况和调配有着专业的权威性和发言权。

他的支持,为赵国栋的方案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再加上赵国栋厂长的力挺和最终拍板,以及田书记在经过权衡后,出于全厂大局和发展考虑,显然是默许的态度。

技改方案最终得以顺利通过。

尽管工会和党委方面私下里难免有些怨气和议论,但阳光明的理由冠冕堂皇,一切都是为了工厂发展,缩减开支是为了把钱在更重要的刀刃上,而且确实拿出了详实的方案和数据,他们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这也初步展现了阳光明在处理棘手问题时的平衡能力和专业素养。

技改资金终于顺利到位,五万元款项以最快的速度划拨到了技术科和设备科的专项账户上。

消息传到相关车间,尤其是三车间和一车间,工人们中间一片欢腾。

那两台老掉牙、三天两头出故障、影响产量和质量的细纱机终于可以更换关键部件了,一车间的落纱装置也能改造成半自动,这意味着以后劳动强度能降低不少,生产效率还能提高,次品率也能下降,大家的奖金说不定也能瞅着往上涨点。

工人们纷纷称赞厂领导办了件大实事,也隐约听说新上任的财务科年轻科长在这事上出了大力气。

赵国栋厂长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厂房上空袅袅升起的蒸汽,听着隐约传来的机器轰鸣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舒心且带着期望的笑容。

财务科这个关键的堡垒和钱袋子,终于被真正拿下,并且由一位既可靠又富有能力的年轻干将掌管。

阳光明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甚至做得比他预想的还要好、还要快,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手腕。

接下来的生产改革、技术革新和管理提升,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更有底气地去推进了。他感到身上轻松了不少。

赵国栋回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部黑色的摇把电话,用力摇了几下,要通了技术科的号码。

“张总工吗?是我,赵国栋。技改资金批下来了,对,五万已经全部到位!马上就可以启动!

你那边准备一下,通知设备科老李,下午两点我们尽快开个协调会,把方案落实下去,抓紧时间采购零件,尽快安装调试!”

赵国栋的声音洪亮有力,充满了干劲儿和紧迫感。

而此刻,阳光明正坐在财务科科长办公室里。

他正微微低着头,神情专注而沉稳,握着钢笔的手稳定有力,仔细审阅着技术科刚刚送来的关于首批技改设备采购的资金拨付申请单,逐项核对型号、数量、金额和预算条款。

他的侧脸,在秋日的光线下显得格外认真。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