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滑头的尚书,站队抉择  以贪治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加上,少年人嘛,脸皮子通常比较薄。哪怕心里对孙交这种出工不出力的行为气得牙痒痒,明面上也只能笑嘻嘻地表示同意。

然后,这孙老头的病假一请就请到了现在,並且还完全看不到结束的跡象。

不仅不来户部衙门署理政务,这老头甚至连朔望朝都不上,反正四月初一,李斌参加朔朝时,就没看到过孙老头的身影。

如果不是隔三岔五的,孙老头就往通政司交一份辞呈。怕是老头啥时候在京城里噶了,都特么没人知道...

一个存在感低到只能看见“辞呈”的户部尚书,秦侍郎干嘛还要把眾人为罗洪载求情的奏疏,先交老头那过一手?对不对?

不是尊重不尊重的问题,其他政务,秦侍郎既然都是一言而决。那么在排除权力斗爭的情况后,只能说明,孙老头肯定是早就嘱咐过秦侍郎:“户部有啥事你自己看著办,別来问我!”

现在忽然一反常態的,要为罗洪载上疏,李斌猜测,老头在履行自己身为尚书,爱护下属的职业操守的同时,也未尝没有跟嘉靖表明心意的意思:

你瞧,我都为户部文官求情了,摆明了是不会帮你嘉靖的。你大恩大德,放过我,行不行?给我辞呈批了吧,让我回家养个老...

如此明显的態度,李斌能看出来,各部同僚们自也不是什么蠢的。

就连一贯怕被皇帝瞧见,常年缩著脑袋的孙部堂,都要表態站队了,那其他人,真的能够独善其身吗?

李斌对此持有怀疑的態度。

如果自己上疏,搞不好就会得罪嘉靖。虽无性命之忧,但未来的上限,怕是凭白就得低上一截。比如以各地官府暂时无缺为由,在自己观政结束后,先卡上自己两年,再授官职什么的...

李斌相信绝对没有哪个文官,会为了自己这个曾经的佃农之后,不卖皇帝的面子。

而如果不上疏,先不说嘉靖帝会不会知道自己在“挺”他。就说在这户部眾人,都上疏的时候,你不上疏?不合群是吧?

哪怕表面上大伙不说什么,但背后绝对会有人嘀咕自己什么胆小如鼠啊、媚上啊什么的。

在人口相对较少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硬要扯点关係,几乎怎么都能扯出点条条道道。在这种一说起来,基本都是“嗷!那人啊,我七大姑家外甥老丈街坊家的表亲孩子”的局面下,人言可畏,並不是玩笑。

就说今日,新来的观政王召。正常来说,李斌与他是同科进士,天然的关係摆在这。

在李斌优先进了户部观政的情况下,王召怎么说,也该是先和李斌问好,找他打探户部各司官员的性格、喜好。摸清了情况以后,再去与那些司官、堂官们攀交情。

结果呢?王召从一开始,便越过了李斌,直奔閆立。

直到在閆立那吃了瘪,这才在去脏罚库的路上,对李斌热情起来。

这种反常的行为,李斌早就注意到了,同时也能猜到是为何。

无外乎就是自己前几日,在黄华坊卖油角的事,传到了王召的耳朵里唄。

然后王召受当下进士、文官群体的普世价值观影响,觉得自己卖那油角的行为,纯是自甘墮落。並在所谓“文人风骨”的影响下,不屑与李斌为伍。

直到亲身碰壁,加上看到自己在户部混得不错,这才重新“礼贤下士”,和自己来往...

亲操商贾,即便与当下自己所在阶层的价值观不符,但那也没影响到他人,尚且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可眼下,户部眾人联名为罗洪载求情,表面上是求情,实质上是在做维护自身阶级利益的事。

今日罗洪载下狱,你不帮。那来日自己下狱,又还有哪位官员搭救呢?

道理很简单,也很朴素。

但恰恰就是这种朴素至极的道理,將军了李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