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事前评估,內城人口增加的影响  以贪治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这是必然会出现的。”

“若一切如晚生所料,照常推行。仅江彬一宅,便可容纳近500户人家,便是按照一户仅有丁4口来算,这一宅便会让京师內城陡增丁口两千余。三座宅邸,便是六千余口...”

在斩钉截铁般地点头肯定后,李斌再一次从宽大的衣袖中摸出一份陈条,递给秦金。

“晚生这里,还有一份针对这可能发生之事的陈条,包括晚生的预测与晚生浅薄的应对之策,烦请秦左堂斧正。”

“好,本堂先看看。”

听到李斌的说法,还有看到他居然真的摸出了一份,比之前的陈条还要长、內容还要多的陈条后,秦金难掩自己心头的震惊。

未雨绸繆,说起来简单,可真正做到...哦不,应该说真正这么想过,並努力去试著这么做的官员。

在大明,堪比珍惜动物。

甚至不要说未雨绸繆地思考解决那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办法,就是当下存在著的社会问题、制度问题或是行政问题。都有太多的官员,只会提出问题,嫌少有人提及该如何解决。

仅此一点,便让秦金再次高看了李斌一眼。同样,秦金瀏览李斌这第二份陈条的神情,也比之前更显专注。

“六千余口人,进入京师,並集中聚集在大时良坊一带,定然会增加南城兵马司的负担。晚生计划,移文南城兵马司,请他们奏请兵部职方司,点选火甲百人。缓解秩序治安压力的同时,亦是给这些进城百姓,提供了一份活计。”

“点发火甲倒是不难,毕竟他们並无俸禄,不会给朝廷增添负担。只是,多了百人,便多了百人的耗羡...你司专管耗羡,可曾算过这南城百姓,能否经得起这些人盘剥?”

五城兵马司的组织架构里:兵马指挥是官、弓兵是吏,真正干著巡视街道、防火救灾、缉捕偷盗的火甲,是役。

在明代,官和吏,都是有朝廷发工资的,既有朝廷规定的编制数量,也有朝廷制定的工资標准在。而役,理论上是纯白打义工,朝廷分幣不给。

可在实际执行中,这些人就好似前世的公安辅警。理论上,没编制就没工资,但人总不能饿死吧?你要人家干活,还不给人钱活命?

真要这么干的话,周扒皮听了都得流下敬佩的泪水...

说回火甲,这火甲与辅警一样,没有定额的编制数量,全看当地需要多少人辅助;没有固定的工资標准,纯看单位收支与当地工资標准。同样都是辅警,有两千多的,也有高达八千多的,难以一概而论。

但与后世不同的是,如今明朝的地方官府,在財政上,不仅很难吃到上级单位的財政拨款,反而经常被上级“大抽血”。

按照洪武爷八八哥定下的规矩:每岁田赋(明代正税,也是主要財政收入来源),地方留存十之四、五,其余起运京师。若是边镇,如山西、陕西等地的边县,留存比例甚至可以高达60%-70%。

但隨著时间的推移,起运京师的比例逐年提高。尤其是江南等產粮区,如苏州、杭州等地,田赋起运一度高达80%。

起运京师的比例提高,就意味著地方財政收入的减少。在江南这些,地方一年80%的收入都得上交京师的地区,地方官府若是不整点灰色收入,它压根没法正常运行。

而这灰色收入,便是耗羡!

所谓耗羡,便是指地方官府在徵收夏税秋粮时,考虑到粮食运输时的损耗、银两熔铸时的损耗,而在正税交纳的份额外,额外多收取的部分。

如湖广某县,今年征粮10万石,其仓储、运输自然损耗率为5%,但该县却將粮耗收取標准定为10%。那么,这多出来的五千石粮食,便是归入该县库藏的收入。然后,该县再用这部分额外收入,去给衙役们发工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