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章 利弊得失,权力的触角  以贪治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京师西郊的工地上,人来人往。

除了忙碌的民工外,四川来的盐工,和宛平本地的大匠正凑在一块嘀嘀咕咕著各种技术方案。

实验永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四川盐工们到来的第三天,察盆做好、竹梘制全,同时宛平大匠这边也用铜製出了三种大小不一的喷嘴。以防在持续供气燃烧时,火焰会烧毁出气的竹管。

第一次点火实验开始...

隨著李斌一声令下,原本连接著井口,以弯折的方式来控制进气量的竹梘被四川盐工们掰直;而后,一拿长节火把的盐工,熟练地將火把凑近察盆上方的铜製喷嘴之前。

静静等待著火焰的升起...

然而,尷尬的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眾人期待的火焰,迟迟没有出现。

第一次实验,失败。

但这次失败的原因,不难发现:察盆集气后,导致沼气比例过高,供氧不足,所以无法燃烧。

命人重製察盆,並在察盆一侧开口,连接风箱后,第二次实验开始。

由於没有过往经验提供参考,第二次实验,鼓风量不够,点火再次失败。

加大鼓风量后,第三次;再加大,第四次...

一直到第六次实验时,火焰终於燃起。

鲜红的火焰,標誌著沼气工程的初步成功。

但若要真正商用,还有许多的技术细节需要补充。

比如鼓风量多大,能够提高火焰的温度;比如多少口沼气井,才能满足十二时辰持续燃烧的要求;再比如,每个多久,需要停火一次,重新更换粪源等等...

这一连串的实验,轻易就耗去了眾人一月的时光。

在这一个月里,李斌几乎是日日泡在工地。

当第一缕火焰燃起时,確定沼气生火已然成型后,李斌便下达了全面筑井的命令。而隨著这道命令发出,工料费支出瞬间呈指数级跃升。

原本还能撑三个月的宛平財政,如今已然到了发不出下月薪俸的地步。

然而,在大量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及有李斌这个穿越者“指引路线”的情况下,成果是喜人的。

在经过反覆、周密的实验与计算后,沼气工程的运行规范,有了!

要供应一座军器局铁炉十二时辰不眠不休的开工,需要至少24口沼气井。若那铁炉,需要执行高温熔铸、锻打等任务,这一数字还將直接攀升至30口。

同时,每口沼气井每隔25天,就需要开井更换一次粪源。每次更换粪源时,可剷出沼渣111立方米至139立方米,可肥田222到278亩;

此外,在剷出沼渣后,沼气井內壁上附著的硝土,亦能刮取。

刮硝、熬硝技术,在明代已经成熟。

平均每平方米的內壁,可刮出硝土0.03立方米,算上约20%的工具较差、刮取不完全的损耗。一口深近10米的沼气井,单次换料便可刮出硝土1.4立方米左右。

1.4立方米的硝土,又能通过提硝法制出约214斤火药。可满足十门火绳枪的月训练消耗,甚至考虑到明代卫所军训练鬆弛的现状。其实际能供应的火药量,或许还会更高!

可以说,將工部军器局的铁匠炉供能,改为沼气供能,利好甚多。

不影响肥料產出、不影响原本西城粪场的硝石產出、还能节省木炭消耗。

李斌算过这个数字:军器局每搬过来一座铁炉,就可节省木炭2.4万斤。而这2.4万斤的木炭,又相当於33亩薪炭林的年生產量。

同时,这2.4万斤木炭,又价值6720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