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映现场。
观眾们对於《那些年》这部电影评价非常高。
电影学院的张匯津校长,也在观影后,对影片作出点评:
“这是一部青春爱情电影,以细腻的笔触和怀旧基调,唤起了观眾的青春共鸣。
採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柯敬腾的成长为主线,將青春时期的懵懂、热血与遗憾描绘得淋漓尽致。
除了男女主外,影片中其他配角,如憨厚的老曹、搞笑的阿和等,也都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生动的青春群像。
影片打破了传统青春片圆满结局的套路,柯敬腾与沈佳仪最终没能走到一起,这种遗憾成为影片最动人的部分。
正是这种遗憾,让影片超越了简单的爱情故事,上升到对成长的思考——青春不仅是爱情的萌动,更是学会接受遗憾、完成自我蜕变的过程。
。。。。。”
“好!”
隨著校长这边话音刚落,现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就连徐航也忍不住升起敬佩之意。
要么怎么说他能当校长呢,看了一遍电影,就能作出精闢总结。
同时说的话非常有深度,直接拿出来当总结报告都够了!
得到校长的夸奖,全组上下对於这部影片的票房和口碑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等到活动结束,工作人员为每个观眾发了一张《那些年》的明信片。
这也是徐航別出心裁,给每个观眾准备的纪念品。
上面有他和景恬的剧照,从校园的青葱时代,到毕业后的牵手漫步。
“这小子,还挺用心!”
谢非和张校长並肩走回办公楼,看著手里的明信片,他微微一笑。
从掏出一根烟递给张校长,还不忘说道:
“谢谢你啊校长,把徐航捧得这么高!”
將烟接过,张匯津却笑著说道:
“老谢,我只是就事论事,徐航的这部电影完成度非常高。
相信年轻人一定会喜欢。”
“那是!”
谢非脸上也泛起一抹骄傲之色:
“也不看谁去现场盯著的!”
“说你胖你就喘。”
二人就此分別后,张匯津校长並没有回到办公室。
而是站在走廊上,眺望著操场上。
傍晚时分,学生们三三两两的走向大门。
有人嬉笑打闹,有人窃窃私语,一副青春洋溢的美好景象。
望著朝气蓬勃的同学们,《那些年》电影的画面也在脑海中浮现。
他点燃一支香菸,不禁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与学姐的爱恋与美好。
每个男生心中都有一个沈佳怡,校长也不例外。
夕阳西下,那是他回不去的青春。
“那些年,有点意思.......”
。。。
观眾们差不多都走了,接下来就是媒体採访环节。
其中,《当代歌坛》杂誌的主编——佬梁也受邀来到现场。
作为圈內著名的娱乐兼体育领域的媒体人,他的影响力非常大。
等点映仪式结束后,老梁又留下来对徐航和景恬进行了一场专访。
带著金边眼镜的老梁,看起来非常儒雅:
“景恬,首先要恭喜你,首张ep斩获八十万张的好成绩。
也是內地第一个获得这项成绩的十七岁歌手。”
景恬的生日是7月21號,现在已经来到9月份,因此她也成长为十七周岁的少女。
圈內有很多歌手专辑或ep销量突破八十万张。
可十七岁的就达成这项成就的,好像就她一个!
面对老梁的讚赏,景恬脸上泛起盈盈笑意:
“谢谢梁老师的夸奖,也感谢全国观眾的支持。
不过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要感谢航哥。”
她这么说也並非谦逊,毕竟首张ep总共有四首歌。
其他三首反响都一般,唯独作为主打歌曲的《那些年》彻底爆火。
甚至还有很多商业活动,邀请她和徐航共同参加。
景恬的谦逊,给老梁也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