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造船  大明:从罗马闪电般归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48章 造船

陈安在毛淡收了小太监递来的李茂芳来信,未及细读,便已气得发笑。

这些人,朝堂上弹劾他“弃神州偏安海隅”,一个个口若悬河、义正词严。可轮到真正的安危利害,反倒都是这些高呼大义的士人最先出城圈地、招佃收租,把安身立命的小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而那位柔仁天子朱由榔,自知手中权柄本就七零八落,庙堂之上、军府之中,谁又肯听他一句话?纵是如此,他心头终究不忍,尤其是这些跟隨自己南渡至此的臣子一一无论是武將还是文臣,

有的早年守过边关,有的跟著自己饿著肚皮一路流亡,衣衫槛楼地跑过几千里乱世。

即便没有建树,也是有苦劳的这些人,一路南下,亲人凋零、家业破碎。如今好不容易在这大光港寻得一方安身立命之地,

能有片良田自耕,能看见一碗白米饭,便像是活出了新生。朱由榔纵然明知圈地之风不可长,心头却难下狠手。

他几次在案前批阅田契奏本,看著一张张熟悉的名字一一有的当年还是自家讲经的旧臣,有的早年为大明血战边疆。每批一笔,心头便添一分愧疚。

外人眼中是放纵、是软弱,但在朱由榔心底,却只是人之常情:让这些陪著自己流亡南疆的臣子们,在乱世中分得一点活路,既是抚慰,也是报答。

只是,他心头也清楚,今日之放纵,或许便是明日祸根。可到了这般田地,还能如何?今朝有酒今朝醉罢。

但最让陈安琢磨不透的还是,这永历十五年的天子,说他无权吧,却还能下一道敕令,让白文选径直退兵;可说他有权,这位堂堂“九五之尊”,却在狩缅时连救济官员的粮食,也能被马吉翔之流层层截留,眨眼就进了私仓。

他轻轻揉了揉太阳穴。

其实对朱由榔,自己向来谈不上怨恨。

毕竟,这位“柔仁天子”对自己还算优待:不但封他为郡王,让他身勛贵,享受王爵待遇,

还极少明里暗里肘,纵容他大展拳脚一一但这种好意,某种程度上,却也是对权力界线的划分。

封王之后的他便不好再插手锦衣卫;再加之庞天寿故去近五年,昔日庞门在锦衣卫中的余威和信服早已被马吉翔多年的苦心经营一扫而空。

不过马吉翔终究还是没能太把手伸进內侍之中,而那李公公一一李茂芳倒是与自己格外亲善。

这或许是因为自己亲手杀了李国泰,宫中权柄变动让李茂芳心存几分敬畏,李公公也明白自己若真要下手杀他,谁也拦不住。又或许,像李茂芳这样的无后之人,对田地的执念总比寻常臣子少了几分。

在內心里,陈安向来从不吝於用最坏的猜测去揣度去衡量朝中人物。身处这个位置,谁还会是手软心慈的良善之辈?当然也不排除这位李公公还抱著一腔孤勇与家国大义的可能,这样的人也有,也有很多。

而在他把信收起来之后,还未回过神来,亲兵便低声稟道:“巩昌郡王到了。”

陈安简单整顿了下案读,白文选便大步跨进帐中。他一进门,开口就是熟稳的口气:“殿邦啊,近来可忙?”

“无甚忙的,无非就是盯著水师造船、操练兵卒。倒是毓公兄,此番来寻我,可是有紧要军务?”

“正是。眼下马六甲大计在即,得与你细细合计一番。”,他指了指陈安掛著的地图,手指点在暹罗南部,“如今暹罗王已允我们借道,还许了数百头战象给我。可依照他们说的老路,从地峡迤南行去马六甲,再加上扎营整军的耽搁,少说也得一月有余。”

白文选接著说道:“我打算提前起兵,先在前线安营。这样到了时候,你我海陆夹击,便能把那马六甲城困得水泄不通,此番围城数月,那红夷自会投降。只是这一路荒山密林,既远且险,估摸著要比你早两个月动身。”

“不如稍缓一步,等吕宋的金鸡纳霜到了,再发大队。”陈安又取出了份舆图,然后推向白文选,声音平静却带著劝解,“你也知南洋雨林瘴疗厉害,兵马若发病,纵有天兵天將也顶不住。而且毓公兄为何不先走海路?咱们可借水师先至普吉岛、檳城,然后再走陆路,既省人力,也避了险路。”

白文选皱了皱眉,目光在舆图上游移,却还是摇头道:“你说得在理,可此番我实在放心不下。这暹罗虽屡次称臣,我却总觉其过於恭顺,有口蜜腹剑之嫌。若不亲自探探底细,日后万一他们背信弃义,咱们也好有个对策。再者,那些战象一身肉,水路难行,陆路反倒合適些。”

说罢,他拍了拍腿,语气自带几分嘲讽:“不过先走水路也不是不行,我那帮晕船的老兄弟此番都没带来,让他们在大光屯田,少了不少麻烦。”

“其实,我本来还以为那地儿既远且偏,定是荒瘠,才让孟人反叛。谁成想,这大光的地一翻出来,竞是一片肥沃稻田。”,白文选顿了顿,脸上露出几分复杂的神情,“自起兵起,也二十多年没摸过锄头了,连地都不认识咯。”

同样意外的也有陈安,轻嘆一声,手指轻点桌案:“毛淡这地,也比我想像得要好太多。你看那柚木林,隨手便是造船的好材料。那些泰西过来的洋人居然没发现,真是叫人意外。”

陈安心中难免有些感慨,缅甸这片土地比他想像中要丰饶得多。原本他打算倚仗吕宋岛上的田地和粮仓,藉此供养流亡的南明军士,以掌控后勤、节制朝中百官一一谁知大光周边稻田肥沃,水网交错,鱼盐不缺。而毛淡一带也柚木林深,全然可以自给自足。

对此,他有几分欣喜,也有几分警惕一一大势变了,局中人亦要隨之而变。安身立命有了倚仗,反倒令制衡权术添了变数。但无论如何,富裕总好过贫穷。

“对了,殿邦,你可听说朝中有人弹劾你弃神州,偏安海隅?”

陈安点了点头,神情淡然,仿佛这弹劾声浪不过耳边风:“一群酸儒罢了。”

“这帮人,满口『北伐復土』,转身圈地比谁都快。”,白文选却替他打抱不平,冷哼一声,“就说那国舅王维恭,为了图个海景,非要在军要之地修园造宅,扬言要做大光第一景致。你说笑不笑人?我那屯田的兵,跟他家丁差点打出人命。”

陈安听罢,忍不住摇头失笑。嘴角带著一丝玩味,都说殉国罪减一等,这些旧臣们在歷史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