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8章 新汉使  大明:从罗马闪电般归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78章 新汉使

赵明鑑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成了“汉使”的。

也许是在那一天一一旧日的锦衣卫同僚带著兵锋从天而降,將他们从缅人手中救出;

也许是在亲眼看见那囚禁他们的缅王,一个被沉入浑浊的江底,一个从高塔坠落摔得血肉模糊;再也许,是当瓦城上空第一次升起大明的旗號时一一那一刻,仿佛脚下的土地,真的又成了故土。

不久,他便自请出使暹罗。同行的还有礼部侍郎江国泰一一在赵明鑑眼里,那是隨他一道去的;可在旁人看来,这位礼部高官才是主使,可当年的海寧郡王也和他一样,是护卫主使的副使。

赵明鑑本是奔著“兴师问罪”去的,心里打著灭国的算盘。可当他踏入暹罗王宫,那暹罗国王却当眾下跪,额头触地,口口声声唤他“天使”。

这突如其来的屈膝,让他反倒有些不知所措。最后,盟约的细节由江国泰接手,他自已只被吩附去“护送”暹罗王的独女,作为质子送回朝廷。

他原本觉得这桩差事很没面子,甚至一度打算当眾羞辱那位国王。

还是江国泰拦住了他:“如今海寧郡王罚一不臣之国,我等赏一恭顺之国。赏罚分明,才是大朝之道,勿做虏行径。”

虽然明白江国泰的话,但他觉得很不爽,因为缅甸一事,他对这些南蛮素有积怨。

回到朝堂没多久,他便迎来了第二次出使的机会。

南洋岛夷无数,这一回的目的地,是安南一一那本是大明的第十四个行省,交趾布政使司,如今却敢外王內帝。赵明鑑觉得,这一次出使,或许自己终於有了名正言顺的“灭国”理由。

与他同往的,除了另一个锦衣卫李既白外,还有新任户部侍郎朱之瑜的儿子朱大成,

其闻朝堂南渡后,便结束了隱居,也隨父一同南下。

这一次,他们的目標十分明確一一安南的两股势力,北边挟持黎氏的郑氏,以及南方崛起的阮氏。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至於莫氏,早在永历十三年,莫氏之主莫敬耀便派遣使节向韃虏的广西太平府把总何起龙递交“投诚謁帖”,表示“纳款投诚”。

而去年,莫敬耀之子莫元清更被清廷授予“偽安南国都统使”之衔,几乎昭告天下,

莫氏与满清结为死党。再加之莫氏之地並不沿海,所以他们此次出行的目標便只有阮郑二地。

首要之人,自然是昔日由永历帝亲赐安南国王之號的黎氏,以及被册封为副国王、握有实权的郑氏一脉。

郑柞,是在五年前嗣位的副王,

他嗣位之初,便听闻了大明秦晋之爭,孙李內订,接著便是永历帝避入缅甸,儼然回天乏术。再加之清廷拋出怀柔之手,他便生出了弃明投清的念头,也在两年前,遣使向清廷投诚纳贡。

可谁料,那个几乎被逐出天下的大明,竟然在缅甸瘴之地苟延残喘,又能依託海外残兵转生如鬼魅,自海上再度逼近。海风带来的船影与炮声,仿佛宣告著一场新的风暴將要席捲他的国土。

“殿下,明差官前来,如今已至东京。”內侍躬身稟告,声音虽轻,却像战鼓敲进郑柞耳中。

郑柞面色顿时阴沉。

他深知,安南乃中原与南洋之间的咽喉之地,若满清南下,必经此道;若大明北伐同样不能绕过。他的安南,如今已成兵家必爭之地。

而几日前清廷的使臣才甫至此地,那帮人態度同样傲慢,口口声声要安南“效忠新朝”,言语间全无容人之意。而如今,大明的使者竟也追至,只怕是要他立刻表態。

“快叫人准备好朝贡!”郑柞猛地挥袖,语气里带著压抑的暴躁,“万不可令明清使者相见。”

內侍急忙领命而去。殿中静默,只余烛火摇曳。郑柞胸中怒气难抑,几乎想將案上永历赐他的金印砸在地,但终究忍住了。

“这明廷敕印上分明写著我安南为其南藩,怎么如今却成了北藩?”

“这是臣给陛下这些年的朝责。依旧制应为三年一贡,如今也刚好至三年,臣正准备待北风起,便遣人送至承天府,没想到天使先行一步。”,郑柞低声稟告,手指微微一抬,侍从便揭开了锦盖,露出其中十万两白银。

朱大成站在一旁,冷冷地警了一眼,鼻间哼出一声不屑。他心里清楚,父亲在朝堂上日夜忧心国库亏空,但这十万两在如今大明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

可当年偏偏就是为了这点朝贡,永历帝不得不重新册封黎维祺为“安南国王”,甚至破格册封郑氏为“副国王”。

“陛下亦有赏賚。”朱大成一抬手,赵明鑑与李既白立刻抬上两只雕木箱,內里是整整齐齐的镶玉锡盘。

郑柞看了眼如今明廷用於赏赐的锡盘,还有那標註的每一个值千两银的价格,有些无奈。他早就听闻了明廷的“厚往薄来”,但没想到如今的賚予居然如此之“厚”,给点丝绸也好啊。

可他是成熟的政客,不会在殿上失態。於是他与国王黎维祺齐齐俯首下拜,口称:“臣等即谢天恩!”

而因父亲的缘故,朱大成只是垂眸,既不多说一句宽慰,也不掩心中轻蔑。

起身后,郑柞仍保持著笑意,仿佛一切顺理成章。他亲自上前一步,做了个“请”的手势:“国事艰难,討虏方急,还请天使入殿一敘。”

朱大成微一点头,隨郑柞走入偏殿:“你也知如今天下多难,国步艰危。安南既为天朝藩属,自当同舟共济,出兵助大明北伐韃虏。”

“天子之命,臣自当效力。但国中兵弱,南北尚有阮莫二氏作乱,方才勉力守土,若言远征,只恐难支。”,对於如今安南的分裂,朱大成自是清楚,毕竟那討伐高平莫氏的文便是他父亲所代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