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阶段,这还只是一家年营收千万级,且研发投入极高,连年亏损的小公司。
来京之前,洛川已经上门与之达成合作。
注资五千万,占股20%,並对其开放极光云算力,加速其首款晶片的仿真验证。
並利用极光微博的lbs+lstm算法,为其场景化图形加速,提供数据训练集。
同时派驻公司的分布式系统研发人员,合作重构其驱动开发流程。
总之,就是给钱给人给资源,以推动这根现阶段唯一的国產独苗,加速成长。
第二个合作对象,龙芯中科。
这家公司成立於今年3月份,总裁胡维武,中科院计算所出身,主导龙芯cpu
研发,同期启动了gpu协同设计。
虽然刚起步,但背靠中科院,实力还是相当靠谱的。
更难得的是,这家公司具备cpu、gpu协同研发的战略视野,但也因此而欠缺市场化资金。
此前,在母校復旦的牵线下,洛川跟中科院计算所已经合作过多次。
此番上门送钱,沟通起来还是相当顺畅的。
双方合作成立国產gpu联合实验室,主攻龙芯cpu+自研gpu异构架构,为未来的大模型国產化做技术攻关。
第三个合作对象,也就是洛川此次前来水木所要见的。
水木微电子系副教授邓阳东。
这位可以说是国內学术界的gpu启蒙者。
年初,邓教授从硅谷magma公司归国,並成为国內首位开设gpu並行编程课程的学者,並担任英伟达合作教授。
可以说,其所研究的异构设计、0pencl等方向,为后世的寒武纪、壁仞科技等公司的通用gpu技术理下伏笔。
並培养了大批国產gpu程式设计师,为后世国產gpu厂商的崛起,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洛川向来尊重技术人员,更尊重真正的学者。
因此特意亲自前来拜访,打算共同成立学术孵化项目,以锁定未来十年的技术转化优先权。
此外,在王建教授的建议下,洛川还同步启动了自研“专用ai加速卡”项目。
其实,他本来是没打算亲自下场,掺和gpu这一块的,只是以投资+技术合作的方式推动。
极光科技+星光科技,需要忙活的事儿已经够多了,真捣腾不过来了。。
但王建教授亲自递摺子劝諫,说是几家合作方的研究方向,都需要较长时间投入,且短期內无法利用到极光云上面,不如他们自己也下场搞。
並且主动提出,担任项目负责人。
听王建教授这么一说,洛川贝er都没打一个,直接批准。
只要不让他费脑筋,怎么搞都行不过认真来说,极光云部门的研发团队,十分熟悉分布式系统+云场景,对於研发专用於推理、训练ai加速卡,其实还蛮有优势的。
可直接依託极光云从作业系统,复製“云-芯协同”路径,实现晶片指令集与云平台深度適配,快速落地专用晶片。
隨后通过公司现有的业务场景,反向优化晶片架构,实现快速验证叠代,最终转向通用型ai加速卡。
前世,王建教授主导的阿狸云,还真在2018年,推出过一款a1推理晶片,含光800。
这也是洛川同意自研ai加速卡的原因之一。
当然,其中的难点还是不少的。
工具方面,国內缺乏eda工具链,需要自研晶片设计辅助工具。
技术方面,除了晶片研发设计之外,还需要解决晶片间的高速通信协议,实现低延迟高带宽的数据互联,以支撑分布式训练集群。
后世的所谓千卡集群、万卡集群,都需要用到这种技术。
生態方面,需要开发类似於英伟达cuda的自研並行计算架构,並研发开发工具链,建立开发者社区等等。
可简单理解为开放平台战略。
总之,还是那句话,只要不耽误他和小女友做嗯,隨便怎样都行。
他只等著坐享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