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汉元之治
留在阴山的匈奴部落,向北远遁,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这也標誌著匈奴势力大范围的退缩,危害汉朝的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
而更为关键的是,汉朝拿下了河西走廊,结束了月氏对西域的统治,对於这连结东西方的黄金贸易路线正式开始了管理。
这条路线,不仅能给汉廷提供丰厚的財货,还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原文明兼容並蓄,海纳百川,是华夏走向世界的窗口。
为確保这条路线掌握在汉朝手中,刘邦在白登山之战,河西之战结束后的二年,汉十二年七月,派使节考察西域,设安西都护府於车师(今吐鲁番盆地),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
又在汉十四年,在疏勒(今xj喀什)、焉耆(今xj焉耆西南)、于闐(今xj和田西南)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与车师並称为“安西四镇”。
至此,整条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全部握在汉朝手中,成为了华夏走向世界的重要舞台。
隨著汉朝对河西走廊的进驻与丝绸之路的开发,本来经歷秦末大乱而疲的陇右,因而成为丝绸之路与关中重要节点,並在之后的时间里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至武帝中期,民间更有谚语称“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陇右之財半天下”。
而草原方面,得益於多年的政策以及对西域统治的丧失,冒顿死后的各部请求奉给刘邦尊號为“天可汗”
这意味著,刘邦不仅是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各地各部的共同君主。
刘邦在与萧何、张良等人商议后,依照草原风俗,册封一眾部落首领为旗长,正式推行“盟旗制度”。
盟为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
每盟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由鸿臚寺就盟內各旗札萨克中籤请皇帝派人兼摄。
各盟是在部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部长又是盟长。
旗则是汉廷设在草原地区的行政、军事单位,也是汉朝皇帝赐给旗內各级封建主的世袭领地。
旗是经过编织佐领,安置属民,分给牧地,划定旗界,任命札萨克形成的。
任命札萨克时,不但要考虑在部內的影响及地位,而且还要考虑对清廷是否忠顺有功。
草原汉中央委派大臣、都统、將军直接节制的总管旗,为漠南之地,共61旗。
汉中央鸿臚寺监督的札萨克旗,统称漠北,共201旗。
札萨克旗又有內、外之分。
盟的划分,大约依据旧王公贵族的势力范围来划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