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欧洲革命的式微
增加了一笔收入后政府继续推动国家发展,纳赛尔丁也趁此机会逗逗自己的妻子,母亲已经说了,要他们尽快生下继承人,所以他只能再努努力了。
伊朗铁路公司成立后马上就宣布将建设德黑兰—马什哈德—阿什哈巴德铁路以及德黑兰经伊斯法罕和设拉子到阿巴斯港的铁路。这两条铁路建成,将会给全国的铁路运输造成非常大的提升。
铁路需要的资金已经就位,从阿巴斯港到伊斯法罕这一段已经开始进行勘探。在这个铁路还是新鲜事物的年代,伊朗和美国应该是最先推行铁路的两个欧洲以外的国家,不过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政府。
欧洲去年开始的革命现在已经小了许多,匈牙利和波兰地区则有俄国严厉镇压。
早在法国二月革命的第一批消息传到俄国时,沙皇政府便命令第三厅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监视,随时报告群众的情绪、言论和行动。
在波兰和波罗的海诸省,沙皇政府实行了更为严厉的制度。政府不仅没收了居民的火枪,而且也没收了他们的大刀。紧接着,火药也被禁止买卖了。同时根据沙皇的命令,在这些省份内恢复了《1831年非常法》,实行严厉政策镇压自由派。同时出兵帮助奥地利镇压匈牙利革命,还顺道将多瑙河两公国的革命一起镇压。
俄国的做法再次巩固了他保守派大本营的地位,同时收获了一批其他国家君主,特别是奥地利的支持。
俄国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利益,特别是俄国在耶路撒冷问题上对奥斯曼咄咄逼人的态势更加重了他们的担忧。
两年前的1846年4月10日,在耶稣受难日这一天,耶路撒冷聚集了两万名朝圣者。这一年天主教和希腊东正教的复活节正好在同一天,长期以来两个教派的教徒一直为耶稣受难日那天谁有优先权争执不下,所以爆发了冲突。由于当时的耶路撒冷控制在奥斯曼帝国的手中,在复活节这天,奥斯曼帝国苏丹还派了军队以防止两派爆发冲突,结果依旧没有避免。当局势被控制下来时,大约四十余名教徒在打斗中丧生。
为了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获得优先朝拜权,就成为了各国争夺的对象。所以,英国、法国、俄国等国家纷纷在耶路撒冷建领事馆。其中,沙俄通过资助教徒或者教堂购买土地的方式,开始渗入耶路撒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