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去年,福萨蒂兄弟奉命修复圣索菲亚大教堂时,在教堂墙壁的石膏铺面下发现了东罗马帝国时期的镶嵌壁画。福萨蒂兄弟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作过,他们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沙皇。对于这一发现,尼古拉一世非常高兴。重新夺回圣索菲亚教堂成为沙皇奋斗的目标。他梦想着有朝一日征服君士坦丁堡,甚至已经想好了,把君士坦丁堡重建为俄罗斯帝国的首都——“沙皇格勒”。
奥斯曼—波斯联盟的确立加大了俄国南部的压力,为了威慑奥斯曼,沙皇下令将军队转移到多瑙河一线威慑奥斯曼,同时让第比利斯的俄军前往埃里温用来震慑伊朗。希望这两个难兄难弟能够知难而退。
在亚平宁中部的教宗国,因为教宗已经跑到两西西里王国,当地民众决定选举组成新政府。因教皇禁止天主教徒参与这场选举,故竞选的结果倾向于共和党;随后宪法大会宣告罗马共和国正式成立。
大会宣告了三人执政,三人分别是查尔斯·阿梅尔,马蒂亚蒙泰基和奥雷利奥萨利班,由穆扎热力带领并由奥雷利奥沙菲进行组织。在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下,教皇失去了国家统治者的角色,仅作罗马教会的领导者。“三人执政”还通过取消重税和新增工作职位给失业者。
这样大的动作自然引起了天主教国家的插手,特别是法国和奥地利。他们开始向新生国家本土发动进攻。
普鲁士王国也逐渐镇压革命,普鲁士贵族和将领们重新掌控了权力。他们并未被革命击垮,而是选择暂避风头。保守派将军弗里德里希率领军队进入了柏林,并促使普王立即重返贵族势力一方。
普王于11月解散了新的普鲁士议会,并提出了他自己的宪法。此宪法以议会为基础,但仍维护国王的至上权威。不久后,奥地利与普鲁士分别撤出了他们在议会内的代表,使得议会成为了一个辩论会。激进的代表们被迫前往斯图加特,并在那里召开了一个残缺的议会直至其被符腾堡军队驱散。在萨克森,普法尔茨与巴登,支持立宪的武装起义只持续了短暂的时间,因为当地军队在普鲁士军队的援助下迅速击垮了起义者。领导者与参与者一旦被逮捕将面临长期徒刑。
而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无权提高税率,只有依赖善意君主们的意愿;且由于许多代表在各邦国政府内兼职,他们不愿意提出激进的改革方案以免激怒邦国君主;除此之外他们即既不能为起义者筹集资金也无权强制执行他们可能考虑通过的法律。百余名激进分子认为武装起义是必要手段,对国民议会的争论失去了兴趣,选择离开议会并组织地方武装以促成“真正的革命”。然而没有官僚的支持,他们筹集不到资金。温和派自由主义者害怕失去为君主服务的机会,很快断定只有通过协商引领政治上的进步;但普鲁士军队无视一切改革要求,并将所有激进派驱赶出了国民议会。
奥地利帝国在镇压了伦巴底-威尼西亚王国内的起义后,哈布斯堡皇室已准备好对付德意志各邦。由于无法召集军队且缺乏人民的支持,议会对奥地利的权力束手无策。当武装起义的威胁消退后,各邦国君主意识到德意志统一将无法实现,因为没有君主愿意放弃对权力的追求。当各邦国的统治者平息了起义后,他们遵循普鲁士的方法,逐一召回了在议会内的代表。法兰克福议会已经到了解散的地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