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英法两国的舆论  波斯帝国184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36章 英法两国的舆论

沙皇都这么说了,那他们也没啥辩论的。政府持续发布命令:征召20万士兵,发行国债4000万卢布。

此时尼古拉一世也降低了要求,如果一年内不能解决,那就让冬将军教训一下他们。他相信,拿破仑都没有战胜俄国,英法奥斯曼波斯肯定也不能。

英国政府虽然认为陆军不是他们强项,但还是准备征召大量军队前往奥斯曼。因为国内民意压不住了。

随着铁路的兴起,英国在1840年代和1850年代出现了全国性报纸,公众舆论成为英国政治中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超过了议会和内阁的影响力。《泰晤士报》长期以来一直与保守党关系密切,但是它越来越将自己的地位视为不亚于任何一家国家机构,也就是所谓的第四种力量。

内政大臣巴麦尊子爵明白为了赢得大众的支持,必须培养与报刊的关系并且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公众传达理念。宣扬与俄罗斯交战是他赢得舆论支持的手段。

他的话语能够赢得英国人心,因为其所代表的正是英国人自我想象中的英国国家特征和理想:信仰新教、热爱自由、充满活力、勇于冒险、自信大胆,他们不惜为保护弱小者而战,为自己是英国人而感到自豪,蔑视外国人,特别是天主教和东正教教徒。

他将天主教和东正教教徒与欧洲大陆最糟糕的奢靡丑恶联系在一起。英国民众对他以自由主义理念进行对外干预的言辞非常喜爱,因为他们就是这么看英国的:英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政府的任务是将英国的生活方式带给那些不幸的外国人。

他越来越受欢迎,在民众心目中,他的理念与捍卫“英国价值”连成了一体,以至于不管谁想阻止英国参战,都会被举着爱国大旗的报刊丑化攻击。甚至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都被当作德国人或俄国人遭到指责,许多人似乎搞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有的报纸甚至呼吁处死阿尔伯特亲王:“与其在投入战斗时犹豫不决,不如让罪人的鲜血洒在伦敦塔的绞架上!”维多利亚女王对此极为愤怒,以退位相威胁。阿伯丁伯爵和罗素代表女王与主要报纸的主编们交涉,得到的结果却是这场攻势不会马上消退,因为这些文章是报纸主编们同意刊登的,有些甚至是主编们自己写的,就是为了可以多卖几份报纸。

在英国民众心目中,与俄罗斯一战涉及“英国原则”:捍卫个人自由、文明与自由贸易。保卫奥斯曼代表了英国的美德:为弱小无助者伸张正义,反抗暴君和恶霸。但对英国圣公会教徒来说,一个重大障碍是支持奥斯曼就意味着与异教徒一起共同对抗俄罗斯基督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