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后续影响
关于巴格达的建设,纳赛尔丁想要将他建成和巴黎那样的城市。不仅有雄伟的王宫,还要有清真寺、繁荣的市场等地方。可以的话,他还想将古巴比伦时代的空中园也复刻出来,但感觉这样的奇观对国家的伤害太大,所以还是换成其他的好了。
“这在未来可以吸引30万人前来定居,而且还能将南部和东部联系起来。这对接下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沙阿说着将巴格达建成首都后的好处,就是得委屈伊朗财政了,未来恐怕要投入不少资金来进行国家建设。当然王族也会来协助的。
在条约签订后,原本奥斯曼领土上的居民只离开了一部分。剩下的大多是亚美尼亚人和库尔德人,他们认为在伊朗生活比奥斯曼生活要好。但他们也要承受强制迁移的政策。
根据伊朗政府的命令,一些亚美尼亚人会移民到巴格达、巴士拉和东部的呼罗珊等地生活。过多的少数民族在一起容易闹事,所以要尽可能的打散他们。
当然如果想要开始新生活的,能到东非生活。放心,会有生活保障的。
而巴格达条约带来的影响不止于伊朗,在奥斯曼国内,雷希德帕夏带着内阁全体成员辞去职务。在他辞职的第二天就因为心脏病去世。之前为了应对战争,他采取了不少治疗方法,这也让他的生命延长了10个月,但就这十个月,就让他的口碑从天上掉在地面。
而对于苏丹来说,割地赔款自然是心疼,但有什么办法。难不成真的要让纳赛尔丁带着军队和他痛陈厉害?
事已至此,后悔也晚了。要怪就怪欧洲人竟然不帮自己。阿卜杜勒·迈吉德在自己的宫殿里过上了欧洲式的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苏丹在音乐方面颇有品位,请来了奥地利的大师训练他的乐队,让他们演奏最出色的现代作品,这些作品很快就取代了以往更原始的军乐。他还请来了欧洲的演员、芭蕾舞者和其他演艺人员,让他们在宫殿旁新建的戏院里登台表演。
苏丹和他的大维齐尔都拥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缺乏决心。一位欧洲大使表达了类似的担忧,认为“由于君主和大臣们怯懦、软弱、优柔寡断,他们势必衰落”。
从克里米亚战争后开始的坦齐马特改革被冠上失败的名号,但一些极端亲欧派认为是改革不彻底,应该全面开放和改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