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奉天殿的博弈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朝阳將金陵城的琉璃瓦染成琥珀色时,朱高炽正梦见自己在国际明史研討会上宣读论文,与一眾学者侃侃而谈。
直到张妍带著丝丝凉意的指尖掐进他胳膊,二十一世纪的记忆才如退潮般消散。
“殿下要误了卯时三刻的朝参!”
太子妃的声音裹著香炉余温,寢殿四角的铜雀灯台在言语间同时亮起。
宫女们动作麻利,將三镶三滚的团龙补服套上朱高炽胸口。恍惚间,他突然想起博物馆里的明代服饰展——那些他曾隔著玻璃研究的织金妆料,此刻正勒得他呼吸发沉。
不到半个时辰,朱高炽已隨著晨雾来到奉天殿外。
奉天殿前的汉白玉阶泛著青灰色,金吾卫铁甲上的编號让朱高炽瞳孔微缩。现代考据中爭论不休的“亲军二十六卫建制”,此刻正在眼前列阵:腾驤左卫的鸞刀、旗手卫的龙旂、羽林卫的鵰翎箭……这些本该存在於文献的仪制,此刻却隨著甲冑碰撞声压得他脚步踉蹌。
朱高炽拖著沉重的步伐走过人群,绣著海水江崖纹的袍裾扫过冰凉的金砖,直到站定在文武百官最前列。
钟鼓齐鸣,永乐大帝在龙椅上微微前倾,明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隨著动作若隱若现。
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此刻倒更像个寻常的和蔼老者,頷下银须隨著呼吸轻颤。
本书首发 101 看书网藏书全,101???????????.??????超靠谱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都察院的两位御史拉开早朝序幕,他们一同弹劾浙江按察司一位判官。
看著两个唾沫横飞的御史,朱高炽忽然意识到这些奏对像极了学术答辩——只不过这里的“导师”朱棣,掌握著生杀大权。
朱高炽的目光扫过群臣,文官们峨冠博带,武官们蟒袍玉带,唯有角落里汉王朱高煦的眼神如毒蛇般阴鷙。
突然,一抹醒目的緋袍闯入朱高炽的视线——礼部侍郎吕震捧著象牙笏板,孔雀补子在摇曳的烛光下泛著幽光。
“陛下,《永乐大典》尚有疏漏,因而臣等恳请……”这个在史料中因諂媚汉王被贬的佞臣,此刻正摇头晃脑,声音抑扬顿挫。
朱高炽强撑著沉重的眼皮,努力尝试摆脱如同潮水般的困意。
直到“解縉”二字如惊雷炸响,朱高炽浑身血液瞬间凝固,模糊的意识一下清醒。
记忆如潮水翻涌:
那个才高八斗的大明第一才子解縉,因为直言进諫触怒朱棣,又被汉王构陷污衊,此刻正深陷詔狱。
歷史书上冷冰冰的文字突然鲜活起来——就在今年冬天,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就会灌醉解縉,將他埋在雪堆中活活冻死。
“有点道理。”朱棣的声音突然响起,朱高炽猛地抬头,正对上帝王鹰隼般的眸子。
朱棣指尖摩挲玉扳指,脸上是似笑非笑的神情:“朱高炽!你说说,你的这个同党该不该放出来!”
殿內空气骤然凝固,群臣鸦雀无声。
汉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满朝文武的目光如芒在背。朱高炽后背瞬间渗出冷汗,金丝笼巾下的头皮感到阵阵发麻。
朱棣轻飘飘一句“同党”,恰似一柄悬在脖颈的利刃——古往今来,歷朝歷代太子结党营私都是帝王最忌讳的逆鳞。
朱高炽余光瞥见汉王嘴角那抹笑意,他心中无比清楚自己如何应答不仅关乎解縉性命,更將成为在这个世界改写命运的第一步。
“儿臣以为,父皇刚刚的话似有些不妥。“
朱高炽这句话说出口时,殿內此起彼伏的呼吸声仿佛一瞬间突然集体消失,唯有铜鹤香炉中依旧青烟裊裊。
朱棣扶著龙椅扶手的手指微微收紧,明黄色龙袍下的身影如蛰伏的猛虎:“哦?“
尾音拖得极长,带著令人战慄的威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