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目击证词 面目
李云露失踪的那天早上,共有两人目击到了她。
第一人是银河小区北区十三栋四零四的住户杨姓女士。
杨女士六点整走出的家门,之后马上乘坐电梯里下至一楼。她出了电梯,正好看到李云露提著帆布袋出门。
第二位陈姓女士则是在七点十分左右,从她所居住的十五栋二楼的阳台位置,看到李云露重返家门。
翁乘独自一人走过银河小区北区的南侧出入口,转身朝著北面的一栋栋楼看去,回想十分钟前得到的新证词。
而在失踪案的记录里,李民的表述是李云露早上出门后就没有再回来过,这明显与陈女士的话存在矛盾。
他已经把该小区北区大致走了一遍。常规出入口有六个,每条路走下去都有一个可以进出的地方,且其中五个没有门。
唯一一个有大铁门的是在银河购物中心后门那边,却因为超市日日需要进出货车,日夜不上锁。
所以任何人都可以隨意进出小区。
李云露也是一样,在小区的三两个摄像头都是摆设的情况下,即使她一大早没有去学校,选择返回家里,除非像陈女士这样偶然目击到李云露,否则想要判断其当日的真实轨跡很困难。
但是话说回来,李云露为什么会突然回家?从银河小区到八大集中学,需要乘坐109路公交车,一般费时间在三十到四十分钟之间。
就算她离开家门后在附近吃个早餐十分钟,在七点十分时其人也该身处学校才对。可事实上有人目击到她回了家。
之前失踪案立案时,目击证人在隔壁市,所以辖区民警没有收集到其证词。
现在是警队同事重新走访才意外得到了此消息。考虑到对方与李民李云露夫妇並无太多交集,未发现双方存在矛盾,所以这份目击证明的可信度非常高。
翁乘想了一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可能性。
李云露乘车去了学校后又立马乘车回来,一来一回费一个小时十分钟时间紧凑,却也说得通。又或者她根本没有去学校,並未走远,在七点十分返家。
汪汪!
一声狗叫將他的注意力拉回现实。一男一女两人过来,其中女子拽著一根绳子,绳子末端套著一只灰色中体型狗。狗此刻正衝著翁乘叫唤。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七七!”女子拉紧了狗绳。
翁乘看著他们离开小区的背影,想的是在李云露失踪当日,是否有人亲眼看到她再次离开。
他十分钟前就交代过同事,明天扩大走访调查范围,远一点也没关係,路口哪里有监控的都查一遍。
他看了一眼手錶,掏出手机拨出了一个號码。
虽然想起体检的事他心情就不好,但作为儿子,也不可能因为那点事就对住院的母亲不闻不问。他一边抬脚再度向小区內走,一边听著手里的声音。但电话那头无人接听。
翁乘感觉有些奇怪,又拨打了一遍,直到他走到了李民家所在的十三栋楼后面,还是没有打通。
李民该下班了吧。翁乘看著手机屏幕上的时间,犹豫了一下,將母亲的事暂且拋开。
他记得李民下午刚到会议室时就说过,下午还有活要干,得七点左右才能回来。而现在已经是傍晚七点零五分。
想到这些,翁乘还是无法理解这个男人的表现……女儿失踪也好,去世也罢,带给此人的似乎只有看到尸体照片时的生理性反胃感,甚至在其离开警队时,那紧绷的身体像是得到了解脱一般,步伐都轻快了许多。
这是他当时在卫生间窗户看到的场面。
將种种想法压回心里,翁乘穿过供老人小孩游玩的活动区后,很快就站在了103室门前,敲了敲门,果然还没回来。
他向右侧走了两步,后背抵在走廊边缘的铁栏杆上,伸手从深蓝色外套口袋里掏手机时,摸到了一张笔记本撕下来的纸页。
翁乘拿了出来看了下,上面是八大集中学初三二班班主任刘敏写下的一串数字。这是体育老师张溪的联繫方式。
不过今天时间安排紧凑,先是美术课从学生口中打听李云露的人际关係,又是对化学老师和歷史老师一顿问话,到了傍晚放学,他原本的计划就是单独来一次李民家里,刚好又碰到新目击证人的事。
整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翁乘將纸页收回口袋,重新拿起手机拨出了一个號码。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另一头是李民的声音。只是两句交谈,对话结束。对面说是人在公交车上,快要到站了。翁乘一手握著手机,一手插在左边的外套口袋里,继续等待。
七八分钟的样子,李民回到了家。
手里提著很大的比军绿色还要淡上一些的大布包,中年男人看到翁乘时露出了一个侷促的笑。
他把布包放在地上,从裤腰上解开了一串钥匙,却没有开门的意思。
翁乘的视线从布包里露出的电镐把手和批腻子用的铲子一角,再到对方裤子上和外套上的水泥半点和白色腻子留下的痕跡,最后他看到的是一个后背总是直不起来、略显佝僂的身影。
“怎么,不请我进去坐坐?”翁乘见李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开口道。
“我家里乱七八糟的,好多天没打扫了……警察同志有什么话,在这说就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