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雨霖铃 大宋文魁,从神童方仲永开始
是以,起身来到门外。
“找我何事?”
“我家娘子想见你一面,喏,就在拱桥上。”
方仲永定睛一看,拱桥上立著的不正是一袭白襦裙的梅芳燕么?
难道是来道別的?
倒是一位重友谊的小娘子。
想著,方仲永冒著小雨抬脚登上拱桥。
只见梅芳燕撑著油伞,浅浅一笑间將油伞推了过来,却被方仲永给推回去。
“小雨罢了,不碍事的,梅小娘子来见我,可是来辞別的?”
“我捨不得江南,他太美,却不得不回汴京去。
我对你一见如故,艷羡你的才华,庆幸此番江南之行能够与你相识。
却也是遗憾的,还未深交便是要辞別了,也不知何时才能重逢,所以我感到惆悵。”
浅浅的梨涡里带著些惆悵,梅芳燕轻轻从髮髻上取下梅簪,一把塞到方仲永手里。
方仲永脑瓜子是懵的,古人辞別,都这么催情的么?
整得他也跟著惆悵起来。
“吴小娘子……”
“叫我燕燕就好。”
“燕燕……王勃有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知道……”
“恩……”
“我该走了……”
“这簪子……”
“先放你那,我会在汴京城等你。”
……
“你还有什么对我说的么?”
“呃……有!有句话,替我转告梅先生。”
“哦……”
“古文即將兴盛,当早做打算。”
……
看著马车逐渐远去,方仲永这才从惆悵意境中抽离出来。
想想也是,古人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更没有高铁与飞机,每一次別离都意味著可能从此杳无音信。
譬如王安石小友,他入太学修业时曾结识一位好友,名曰——李通叔,二人友谊深厚,然而,李通叔却在选拔考试中惨遭淘汰,被迫退出太学。
在其回乡途中不幸拿到王勃的剧本,因翻船而溺死於溪中。
辞別竟成了永別!
这么看来,古人重情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便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
马车內,梅芳燕掀开后帘,看著金谿县城愈来愈远,心里愈发惆悵起来。
惆悵间,她忆起一首词有些应景,於是便清唱起来。
“寒蝉淒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靄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