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引榷合同法 大宋文魁,从神童方仲永开始
蔡襄一手环抱於腋下,一手摸著下巴,任由思绪发散。
倘若茶政面临亏损,而通商之法能扭亏为盈,也不是不能尝试。
“恩,方小郎,你继续。”
方仲永手中笔锋勾勒,桑皮纸上现出“通商”二字。
“通商伊始,茶农与茶商直接议价、交易,前期价格尚不稳定,官府可酌情干涉,假以时日,价格趋於稳定,则官府不再干涉,任由市场发展。茶商从茶农处收购茶叶,自行加工、存储、贩运,盈亏自负,而商人本性为逐利,会儘量避免损耗。
如此一来,山场失去监守自盗的机会,茶农除了承担贡茶官焙,则不再承担损耗与劳役,负担轻了,收成也有了盈余,谁还会逃户呢?
没了劳役的茶农,空閒之余,只会愈发积极的去开垦茶田,从而增长茶產,也可为茶商加工茶叶,多挣一份辛苦钱,茶农们有了积蓄,必定改善衣食住行,从而带动纺织、盐酒、木具、瓷器等各行各业的发展,朝廷各项商税会有明显拔高之势。”
蔡襄屏著呼吸,细细听到方仲永话音顿住时才长吁一口气,这一路推导过来,他对“自由通商”的刻板观念正悄然发生著转变。
倏地,方仲永在短暂停顿后话锋一转,“然而,好景不长,天性逐利的商人为了攫取更大利益,绞尽脑汁来避税,並在茶叶中掺杂陈腐旧茶以此牟利,更有甚者,会冒著风险向海外走私茶叶。
商人为了保护不义之財,会抱团取暖、会向上输送利益、会培养士大夫群体来操纵朝堂充当庇护伞,仅需数十年,朝廷商税又会陷入困顿之中。
一旦爆发战爭,朝廷难免受困於財短,向富商徵税会遭到士大夫反对,想要填补財政赤字,只能加征平民赋税,如此一来,平民不堪重负势必揭竿而起。”
蔡襄听得脸都青了,前一刻於心头攀升起的一缕“自由通商”好感在此刻间荡然无存。
甚至有种想破口大骂“奸商”的衝动。
就在方仲永说得口乾舌燥时,林閒不知何时端来一碗泉水,方仲永道了一声“谢”,转眼间尽饮山泉,一股清凉甘甜顺著咽喉贯入腹中,燥渴尽解。
“正值国家內外交困之际,聪明的你看出问题所在,於是披肝沥胆,不惜成为天子孤臣,大刀阔斧进行更张!”
或许是被甘泉润了喉,此话鏗鏘有力、掷地有声,听得蔡襄臂膀微颤,大呼:“大丈夫当如是!”
“可......方小郎,我该如何更张呢?”
看著完全代入其中却因不知更张之法而陷入忧虑的蔡襄,方仲永知道,时机成熟了。
於是,在桑皮纸上写下五个大字:榷茶合同法。
“你深夜草擬更张方略,方略中,请官家另置都茶司,重新收回发卖权,责令太府寺印造『茶引』,『茶引』印造需採用特製加厚桑皮纸,加盖三司茶案印,偽者皆斩三族连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