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共襄盛举 明末岭南创业史
陈子壮话锋一转,露出恰到好处的为难神色:“不过,分会事务繁杂,尤其是陆上这一块,也需要得力的人手来操持。这副理事一职,专门负责分会与总会及地方的对接、码头和货栈的建设维护、陆上物资的调度转运、帐目的初步核对等內务,必须得由一个稳重可靠、熟悉总会事务、而且绝对忠诚的人来坐镇。总会这边,一时还真没有合適的人选。”
陈善长一直安静地听著,这时適时接话,语气十分自然:“老爷,要说忠诚可靠、熟悉日常事务,陈家田庄的管事陈忠,跟隨您多年,办事一向稳妥,经手的田租、仓储、物料从没出过错,为人也勤勉本分。分会刚创立,陆上各种事务琐碎,正需要这样细心老成的人来打理。不如暂时调陈忠来代理副理事一职?等日后找到更精通海贸的人选,再商量调整?”
陈子壮像是被点醒了,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善长公说得对!陈忠確实是合適的人选。他对田庄、仓储这些事非常熟悉,为人忠诚谨慎,正好可以帮分会打牢陆上的根基。”
他转而询问陈氏兄弟的意见:“日昌、日新兄弟觉得怎么样?”
陈日昌心里明白,这陈忠就是翰林公派来掌握陆上环节和分会钱粮物资的“监军”。但这安排合情合理,而且陈善长说得也有道理,分会確实需要一个熟悉本地、能打通关节的稳重人。
他立刻表態:“翰林公和陈副会长考虑得太周到了!分会刚成立,千头万绪,陆上根基尤其重要。陈忠管事能来帮忙,实在是分会的福气!我们兄弟完全没有意见!”
陈日新也赶紧附和:“陈忠管事的大名,我们早就听说过,有他把关陆上事务,我们在海上奔波也安心多了。”
人事安排还没完,陈善长接著建议:“老爷,贸易是分会的命脉,採买议价、销售出货、帐目核销,都需要专门精通的人来负责。要不要单独设一个『贸易部掌柜』,专门管这件事?这个职位需要精通算学、熟悉货物行情、心思縝密。总会或许可以派一个可靠的人来担任?”
陈子壮点头:“善长公考虑得很对。这个职位非常关键,非可靠干练的人不可。善长兄心里有合適的人选吗?”
陈善长沉稳地说:“陈家在南海县城的绸缎庄掌柜陈明学,是在下的族侄。这个人从小在商铺长大,精於计算,对货品成色、行情波动很有心得,帐目更是滴水不漏。为人虽然稍微刻板一点,但胜在可靠勤勉。或许可以调他来出任分会的贸易部掌柜?”
陈子壮看向陈日新:“明学这个人,既然善长公推荐,肯定是可用之才。日新理事意下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