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件大事 1981:云边农家小院
清晨,天蒙蒙亮,汪承平被外面的吵架声惊醒。
“大嫂二嫂又吵架了。”苏小雅微微蹙眉,小声嘀咕。
她刚嫁过来几天,没一天清净的,昨天两个嫂嫂闹著分家。
家分了,以为会安稳过日子,没想到今儿又不知道因为什么吵起来了,大清早不消停。
汪承平皱眉,侧耳听了片刻,原来是大哥家汪凌朵抢了二哥家汪凌琴的烤红薯。
他抱著苏小雅嘆气:“哎……古话说的好,树大分杈,人大分家,兄弟多了住一起確实恼火。”
最近发生的事有些多,而且都是大事。
大约半个月前,他一觉睡醒穿越到了1981年,还没来得及適应环境,就赶上了公社分田到户。
田地按人口分配,为了家里多分些地,在父母操持下,他通过相亲和苏小雅认识扯证结了婚。
双方家庭都很穷,汪承平没给彩礼,苏小雅也没带陪嫁,两口子火急火燎领证,婚礼都没举办。
前天家里分到地后,他们俩还在商量,要不要跟父母说一声,小办几桌,请亲戚喝顿喜酒。
没想到昨天一大早,大嫂二嫂就吵著分家,大哥和二哥虽然没表態,却也默认了。
父母压不住,估计也没想压,於是就把家分了。
家里穷的叮噹响,分到的財產並不多,除了些粮食、农具外,兄弟四个每家只分到80块钱。
短短半个月,汪承平经歷了结婚、分地、分家三件大事,只是想想就让人感到很不真实。
“什么时候能建几间新房子,早些搬出去就好了,远香近臭、远亲近仇。”苏小雅抿著嘴唇说。
汪承平笑了笑,说:
“慢慢来,这几天咱们辛苦点,早些把黄瓜种了,等成熟后卖了钱,就能著手建新房了。”
他穿越过来时,激活了一个种植辅助系统。
系统除了有个100mx100mx100m大小的储物空间外,还能给植物投放词条。
有“丰收”和“美味”两个固定词条,外加一个中医属性词条。
每株植物,相当於有2+1三个词条辅助生长。
有了词条辅助,只需要汪承平每月浇一次水,哪怕不用化肥,庄稼也能丰收,美味可口。
不受气候、土质、虫病害、技术等因素影响,除非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那就没办法了。
分地时,汪承平和苏小雅每人分到两亩七分水田,五亩三分旱田,加起来总共有16亩地。
经过深思熟虑后,汪承平打算在这些地里全部种上黄瓜,挣一波快钱,种子都已经种下育苗了。
黄瓜生长周期较短,通常在35-60天之间,霜冻前就能完成採收,不影响冬小麦种植。
价格也不错,零售价0.06元/斤—0.12元/斤。
销路更不成问题。
汪承平去城里各个菜市场打听过,多年来蔬菜供不应求,每逢八九月份还会出现“淡季菜荒”。
有系统辅助,汪承平不用担心產量和质量问题,自然敢大胆放手一搏。
“16亩地,真要全部种上黄瓜?”苏小雅有些担忧,怕黄瓜產量低,病虫害等,白忙活一场。
汪承平宽心道:“左右最多两个月时间就能看到成果,试一试要是丰收了呢?”
“行吧,反正你当家,我只负责干活。”苏小雅浅笑道,没再纠结。
她今年18岁,小学文化,身材苗条,细枝结硕果,眼似水杏,容貌甜美,温柔可亲。
汪承平浓眉大眼,身材消瘦,今年24岁,前世本科学歷,原主却只读了小学三年级。
外面的吵声更大了,夹杂著大哥和二哥的劝说声,还有小孩儿哇哇大叫的哭闹声。
“没法睡了,起床吧!”汪承平拉著苏小雅起身说道。
天还没怎么亮,屋里光线暗淡。
苏小雅扯了衣服披在身上,下床取了火柴把油灯点燃。
屋里顿时亮堂不少,房屋老旧,狭窄的房间里用木板、稻草、棕垫和草蓆搭建了一张简易床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