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朝贡不给钱財珍宝回礼?使臣懵逼了 唐而皇之
西域的高昌、焉耆使臣也纷纷撇嘴,眼神中满是不屑。
在他们看来,番邦来朝的核心就是“朝贡换赏赐”,只要能从大唐拿到足够多的钱財珍宝,回去就能向国王交差,自己也能从中获利。
至於工匠、律法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既不能立刻变现,又需要长期投入,根本不值得费心。
就在这时,倭国使臣吉备真备突然快步出列,他身著模仿大唐的緋色官服,却因身材矮小显得有些滑稽。
他双手举过头顶,躬身行礼时,腰弯得几乎贴到地面:“太子殿下,新罗使者所求,亦是倭国所求!
我国天皇对大唐文化仰慕至极,恳请大唐派遣大儒前往倭国讲学,传授儒家经典与治国之道。
若能得大唐大儒指点,倭国定能早日实现教化百姓、安定国家的目標!”
吉备真备的语气充满急切,甚至带著几分恳求。
为了能让大唐答应,他还特意补充道:“我国愿以珍珠千颗、硫磺万斤作为谢礼,只求大唐能成全!”
李长青静静地听著,目光在新罗、倭国使臣的殷切与突厥、西域使臣的不屑之间流转,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同样是番邦来朝,新罗与倭国所求的是工匠、律法、大儒,是能长远提升国家实力的“根基”;
而突厥及西域诸国,眼中却只有金银钱財这些“眼前利”。
一方著眼於未来,一方沉迷於当下,眼界的差距如此悬殊,简直是高下立判。
至於禄东赞,他早就知道禄东赞和如今的赞普松赞干布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一对君臣,將吐蕃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面几十年一度对大唐產生了巨大的威胁。
放下手中的青瓷茶杯,李长青的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击著,缓缓开口:“你们的请求,孤不能答应。”
此言一出,金仁问与吉备真备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满是难以置信。
金仁急声道:“殿下为何拒绝?新罗对大唐的仰慕之心天地可鑑,所求工匠与律法,也是为了更好地效仿大唐,难道这也有错吗?”
吉备真备更是激动得声音发颤,直接跪伏在地:“殿下!倭国对大唐文化的嚮往,绝非虚言!我国百姓皆以学习天朝文化习俗为荣,若能得到大唐大儒指点,定能让天朝文化在倭国生根发芽。还望殿下三思啊!”
李长青看著两人急切的模样,语气依旧平静:“孤並非质疑你们的诚意,而是大唐有大唐的难处。
如今大唐正值发展之际,水利工匠需留驻国內,修缮黄河、淮河堤坝,保障中原百姓的生计;
精通律法之人需协助朝廷修订新律,规范国內秩序,实在无法外派。
至於大儒,国子监的诸位先生皆需教导大唐子弟,若轻易外派,恐耽误大唐人才培养。”
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金仁问与吉备真备一时语塞,却依旧不甘心。
金仁问咬了咬牙,再次躬身:“殿下,新罗虽小,却愿倾尽国力追隨大唐。即便不能派遣工匠与律法人才,也恳请大唐能给予其他方面的文化支援。新罗想从文字、礼仪、习俗等方方面面效仿大唐,让新罗成为大唐之外,最像大唐的国家!”
吉备真备也连忙附和:“是啊殿下!倭国將大唐视为宗主之国,凡事皆以大唐为表率。无论是文字、服饰,还是礼仪、制度,都想向大唐学习。只求大唐能给予些许文化指导,哪怕只是派遣少量儒士,倭国也感激不尽!”
看著两人执著的模样,李长青知道铺垫的差不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