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民怨难调 在线等,穿成崇禎之后该怎么办
黄河下游,五楠县。
几日之后,宋应星的话得到了应验,那神奇的“水泥”竟將两块青砖粘得如同天生一块。
被徵发来的当地民夫亲眼见识了水泥的坚固,整个河堤工地的气氛就彻底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热火朝天的干劲。
希望,是最好的催化剂。
工地上,数万民夫被有效地组织起来。
宋应星坐镇后方,指挥著工匠们日夜不停地烧制水泥。
十几座新建的立窑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几乎把这片天空都给遮蔽了。
石磊也放下了他工部尚书的架子,整日泡在工地上,亲自监督著每一段河堤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成了整个工地的总调度。
他將所有劳力按照能力和特长分成了不同的队伍。
有人负责採石,有人负责运土,有人负责搅拌水泥,有人负责夯筑堤坝,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河上县的知县陈子峰和他那个精通水利的儿子陈岩,更是被当成了宝贝。
陈子峰为人老练沉稳,负责確保后方稳定。
而陈岩,这个年仅二十岁的年轻人,则展现出了惊人的治河天赋。
他甚至还能在原来其父亲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根据不同河段的水文特点,提出更优化的修改方案。
陈岩提出的“分段施工,重点加固”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效率。
石磊对他欣赏有加,乾脆將他隨时带在身边,负责一线施工的技术指导。
一时间,整个五楠县的河堤工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就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之下,一股看不见的暗流,正悄然涌动。
京城,成国公府。
密室之內,烛火摇曳。
成国公朱纯臣手里正捏著一封刚刚从河南送来的密信。
“老朱,怎么样了?”一旁的定国公徐允禎凑了过来,脸上满是紧张。
“鱼儿,已经开始上鉤了。”朱纯臣將信纸凑到烛火上点燃,看著它化为灰烬。
“河南布政使刘兆辉已经按我们的意思去办了。供给五楠县工地的石料、木材,都换成了最次等的那一批。哼,不是有能耐吗?本公倒要看看,他们用一堆沙子和烂木头,能给皇帝修出个什么样的河堤来!”
徐允禎还是有些不放心:“光是这样,能行吗?万一被他们发现了......”
“发现?”朱纯臣冷笑一声,“发现又如何?天高皇帝远,等他们查到证据,黄河水早就把整个河南给淹了。到时候,民怨沸腾,皇帝就算不想杀他们,也得杀了他们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更何况,”朱纯臣的眼中闪过一丝毒辣,“我还给他们准备了另一份大礼。”
......
五楠县,河堤工地。
“轰隆——!”
一声巨响,一座刚刚建好还没来得及点火的水泥窑,毫无徵兆地从中间垮塌了下来。
正在窑顶施工的十几个工匠躲闪不及,隨著崩塌的砖石和脚手架一起摔了下来,瞬间被埋在了下面。
“快!快救人!”
正在附近巡视的陈岩第一个反应过来,也冲了过去。
工地上瞬间乱成了一团,附近的民夫和士兵纷纷跑过来,手忙脚乱地开始挖掘。
然而,等他们从废墟里把人刨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已经没了气息,侥倖活下来的也是断手断脚,惨不忍睹。
这已经是这个月发生的第三起“意外”了。
前几天,一段新筑的堤坝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几道巨大的裂缝,还没等查明原因,今天这水泥窑又塌了。
接二连三的事故,像一盆冰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
原本高涨的士气,迅速地滑落。
一股恐慌和不安的情绪,开始在工地上蔓延。
当天晚上,各种各样的谣言,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在民夫和建设团的营地里飞速地传开了。
“听说了吗?咱们用的那个水泥,根本就是豆腐渣!中看不中用!”
“可不是嘛!我二舅家的邻居就在窑上干活,他说那烧出来的东西风一吹就散了!”
“我的天!那咱们修的这河堤,不是纸糊的吗?等洪水来了,第一个淹死的就是咱们啊!”
“何止是淹死!我看朝廷根本就没想让咱们活著回去!这是拿咱们的命在填河呢!”
“我还听说,京城来的那几个大官,把朝廷拨下来的工钱都给贪了,用的都是最便宜的料,吃的都是回扣!”
民和官之间,自古以来貌似都带著一种隔阂。
民不服官,官不信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