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拜师 汉末昭烈行
蔡邕凝视著刘备,缓缓问道:“老朽已年近半百,漂泊四海,形同丧家之犬,无所依託。
此番从五原逃奔代郡、上谷,本意是想避开朝廷鹰犬,取道幽州出海,南下去吴越之地避祸。却不料在代郡得遇宪和,此番来楼桑,虽是简宪和所託,可你我得见亦是天意。”
听到这,刘备心中瞭然。
果然是宪和引导蔡邕来到楼桑村的。
蔡邕乃是逃犯,还带著俩女儿亡命江湖需要有人庇护。
刘备本身就庇护了关羽,旧例在前,料想也不会对此视若无睹。
阴差阳错之下,本该去江左的蔡邕竟被留在了幽州,说起来倒也不知是福是祸。
蔡邕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恳切:“老朽蹉跎半生,经纶满腹,却难酬报国之志。所教弟子,亦多不合心意,难承衣钵。”
“如今……老夫想再收一个关门弟子,將毕生所学——经史典籍、音律书法尽数託付。玄德,你可愿意?”
刘备如遭雷击,整个人愣在当场!
名震天下、与恩师卢植齐名的大儒蔡邕蔡伯喈,竟主动提出要收自己为徒?
这换做平时,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似蔡邕这等士林泰斗,平日里眼高於顶,连郡望著姓的子弟都未必入其法眼,何况自己这等没落乡豪。
歷史上,大儒孔融仅仅是知道刘备的名字,叫他来北海救命,就让刘备惊喜莫名的感慨:“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刘备邪?
更何况是蔡邕亲口收徒!
此等机缘,一旦成就,不仅意味著学问的精进,更將为他打开通往士林清誉的大门,其价值无可估量!
巨大的惊喜衝击著刘备的心神,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激动,对著蔡邕,郑重无比地深深一揖。
“蔡公厚爱,如天降甘霖!备……何德何能,竟蒙蔡公如此垂青!能得蔡公教导,实乃备三生之幸!万望先生不弃愚钝!”
蔡邕看著刘备眼中那毫不作偽的惊喜与发自肺腑的敬重,脸上终於露出了释然而欣慰的笑容,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不,这是老夫之幸。能在风烛残年,於这风雪陋室之中,得遇玄德这般璞玉良才,传我衣钵,实乃天不负老朽!”
当下,就在这简陋却温暖的茅屋之中,借著摇曳的灯火,在窗外簌簌落雪的见证下,刘备依照古礼,以家中仅存的几条腊肉作为“束脩”之礼,对著端坐於席上的蔡邕,恭恭敬敬地行了拜师大礼。
“弟子刘备,拜见恩师!”
昏黄的灯光下,一老一少的身影在墙壁上拉得很长。屋外风雪依旧,而屋內,一段足以影响未来天下格局的师徒情缘,就此缔结。
彼时,大雪也淹没了中原的譙县。
在屋中烤火的曹操突然打了个喷嚏。
念及蔡邕一事,他倒是毫不关心。
实际上,以譙县曹氏雄厚的根基,想要去庇护蔡邕只不过是抬手之事。
但是,那与曹孟德又有何干係呢。
“也不知我那恩师如今是生是死啊。”
夏侯惇坐在他身侧,哈著气道:“蔡公名满天下,孟德不愿伸手帮忙,也自有人会护著他的。”
曹操大笑道:
“以蔡公的稟性来看,能护著他的人,一定会被收为关门弟子,倾尽所能的助他进入士林。”
“就是不知,哪方豪杰有本事做我曹孟德的师弟了。”
歷史上,扮演这个角色的人叫顾雍,蔡邕把自己的同音字赐给了这个弟子作为名。
隨后不数年,顾元嘆名满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