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忠魂留名  煌煌少年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臣万死不辞!”薛崇简的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封赏继续进行,文臣之列的赵九也得了旨意:“秘云卫统领赵九,辅佐华黔云收集逆党罪证,稳定京畿,封定远將军,暂代秘云卫统领之职……”

赵九出列时,腰杆挺得笔直,眼眶却泛红。他接过圣旨,声音带著哽咽:“臣……谢陛下隆恩。只是臣有一事启奏,秘云卫能有今日,皆因前任统领华黔云……”

李隆基抬手打断他,目光转向殿外,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华府那盏彻夜未熄的白灯。“华黔云的功,朕没忘。”

他缓缓站起身,龙袍的下摆扫过龙椅扶手,发出轻微的声响。“华黔云,秘云卫前任统领,春猎之上,以身试毒,护朕周全;平日里,潜入险境,收集逆党罪证,为平叛立下首功。”

殿內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皇帝身上。

“朕今日下旨,追封华黔云为忠义侯,諡號『忠烈』。”李隆基的声音陡然提高,带著难以掩饰的痛惜,“赐其府邸为忠烈祠,供后世瞻仰;其子嗣(若有)世袭爵位,永享国恩。”

“陛下圣明!”赵九猛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臣替华统领,谢陛下隆恩!”

陈玄礼也跟著躬身,心中一块大石终於落地。他知道,这不仅是对华黔云的告慰,更是陛下对所有忠臣的承诺——忠诚不会被辜负,牺牲终將被铭记。

封赏仪式结束后,眾臣散去,陈玄礼被单独留下。李隆基带著他来到忠烈祠的施工现场,这里原是华府的旧址,工匠们正在雕刻华黔云的石像,青石上的眉眼已初具轮廓,透著股锐利的英气。

“你看这石像,像他吗?”李隆基指著石像问道。

陈玄礼仔细端详片刻,点头道:“像,尤其是这眼神,和他当年在潞州时盯著敌军营地的模样,一模一样。”

李隆基笑了笑,从袖中取出那柄刻著“防人”的匕首,轻轻放在石座上:“这是朕给他的,如今物归原主。他护了朕一辈子,到了那边,也该护著自己了。”他转头看向陈玄礼,“你的丹书铁券,收好。但朕更希望,你永远用不上它。”

陈玄礼明白陛下的意思——丹书铁券是免死的凭证,却也意味著可能遭遇生死危机。他躬身道:“臣明白。臣此生唯有一愿,护陛下安康,护大唐太平,绝不让自己有机会动用这铁券。”

李隆基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甲冑传来:“有你在,朕放心。”

三日后,华黔云的灵柩出长安西门,前往江南。陈玄礼带著龙武军的士兵列队相送,甲冑在风中发出沉重的声响,像在为忠魂送行。他看著灵柩缓缓远去,忽然想起华黔云临终前的嘱託,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前路还长,他不仅要做陛下的盾,还要做那面提醒的镜,永远记得“潞州的麦田”,记得这天下的黎民。

紫宸殿的钟声远远传来,清越悠长。长安城的风里,终於有了太平的气息。那些在这场风波中逝去的忠魂,那些在抉择中坚守的人们,都將被鐫刻在大唐的史册里,成为这段岁月最厚重的註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