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章 全大唐最后的希望:李逸!  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哦?你想如何打赌?”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禄东赞一眼。

虽然禄东赞的態度很恭敬,但他却察觉到了一股来者不善的味道。

看来,这一次吐蕃使团真的有备而来。

禄东赞朗声回道:

“回稟天可汗陛下,臣想代表吐蕃,与大唐斗智。”

“大唐乃是煌煌大国,想必拥有眾多智慧出眾的大才,臣准备了三道难题,特请大唐的有智之人解答。”

“如果大唐能在三日內解开这三道难题,则是大唐取胜,吐蕃愿意从此成为大唐的属国!”

“如果大唐不能在三日內解开这三道难题,那便是我吐蕃取胜,还请陛下答应我主的请求,將一位大唐公主嫁与我主为妻。”

说到这里,禄东赞停顿一下,环视大唐群臣,挑眉道:

“不知,大唐敢不敢应下这一赌约?”

此言一出,大唐群臣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不悦之色,对禄东赞怒目而视。

这个吐蕃使者,实在是太过狂妄,竟敢在大唐皇宫大殿公然挑衅,简直囂张!

一个来自蛮夷小国的人,竟然试图与大唐之人比智慧,真是自不量力!

要不是陛下当面,他们非得好好教训此人不可!

面对禄东赞的挑衅,李世民淡淡一笑。

身为堂堂天可汗陛下,他怎会被区区一个吐蕃使者嚇到?

他看著殿中的禄东赞,就好像看路边的蚂蚁一般。

一只蚂蚁,居然胆敢挑衅九天之上的神龙,李世民只觉得好笑。

“有何不敢?”

“你这赌约,朕接了!”

“你且把这三道难题说出来便是。”

李世民平静地对禄东赞说道。

从李世民与大唐群臣的反应之中,禄东赞感受到了对他的轻视,心中却冷笑一声,脸上却不动声色。

“多谢陛下成全!”

禄东赞先是朝著李世民躬身行了一礼,然后缓缓说出了他的三道难题:

“第一道题:臣这次带来了五十匹母马和五十匹小马驹,它们皆是母子,但如今混在一起,请辨认出每匹小马驹的生母。”

“第二道题:臣带来了一百根木头,请分辨出每根木头的根梢所在。”

“第三道题:臣还有一颗九曲明珠,请將一根丝线从珠孔的一端穿到另一端。”

说完这三道难题之后,禄东赞又强调了一遍:

“三日之內,只要大唐有人能解答出这三道难题,我即刻代表吐蕃认输。”

“何须三日,今日便解答这三个问题!”

李世民豪气无比地说道。

在李世民看来,他的朝堂之上,人才济济,要回答这三道问题,又有何难?

完全没必要拖三天。

“马匹、木头、夜明珠此刻都在哪里?”

李世民开口问道。

禄东赞恭声回道:

“回稟陛下,马匹在鸿臚寺的马馆,木头与夜明珠在鸿臚客馆。”

鸿臚客馆,就是鸿臚寺所属专门给外国使团居住的地方。

听到都在鸿臚寺,李世民直接站了起来,对著群臣说道:

“走,去鸿臚寺。”

隨后,李世民带著文武群臣,以及禄东赞等人离开皇宫,前往鸿臚寺。

抵达鸿臚寺之后,李世民让禄东赞把一百根木头与九曲明珠都拿到鸿臚寺的马馆来,以方便同时处理这三个难题。

然后,一行人来到鸿臚寺的马馆,见到了吐蕃使团带过来的五十匹母马和五十匹小马驹。

“吐蕃人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李世民以及大唐文武群臣看到这些马匹之后,心中直接涌现出这个念头。

这些混在一起的母马与小马驹,毛色相似,体型相近,很难从外观上分出差异,一看就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张卿家,辨认马匹的事,就交给你们太僕寺了。”

李世民吩咐太僕寺卿张道源道。

太僕寺是大唐的国家马政管理机构,其职能涵盖马匹的饲养、繁殖、分配及运输。

毫无疑问,文武百官之中,对马匹最熟悉的,就是太僕寺的人了。

“遵旨。”

张道源恭声回了一句之后,便带著2名太僕寺少卿走到了这些马匹之中,开始仔细观察这些马匹。

看著这一幕,禄东赞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这些马匹,是他令人费了不少功夫精心选出来的,只是这么看外表,怎么可能辨认得出来?

便在此时。

几个吐蕃隨从把一百根木头与九曲明珠拿了过来。

“这如何分辨根梢?”

李世民与大唐群臣看著一百根木头,有点懵。

因为这一百根木头,粗细长短都相同,既没有枝叶,也没有明显的標记,看起来一模一样。

“阎卿家,你可有办法分辨出这些木头的根梢?”

李世民扭头问阎立德道。

此人乃是將作监的最高长官將作大匠,而將作监负责掌管宫室、桥樑、道路等土木工程。

要说群臣中对木头最熟悉的,就是將作监的人了。

阎立德略一思索,开口回道:

“陛下,为了保险起见,臣建议让左校署挑选一个好木匠过来。”

將作监设有长上匠(高级工匠)260人,其中就包括有木匠。

而他口中的左校署,乃是木匠管理机构,对將作监的木匠们很熟悉,知道谁是最厉害的木匠。

听完阎立德的建议,李世民点了点头:

“阎卿家考虑得很周全,既如此,那你便速速去將作监挑带合適的木匠过来。”

“朕先让將作少监去分辨木头。”

“遵旨。”

阎立德很快领命而去。

马匹与木头的事都安排好了,剩下就是给九曲明珠穿线的事了。

这事,李世民以及大唐群臣都觉得没什么难度。

不就是將一根丝线从珠孔的一端穿到另一端吗?只要手巧一点、细心一点,就能完成。

结果,等李世民等人实际看到吐蕃人的九曲明珠之后,才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九曲明珠,珠如其名,內部九曲十八弯,丝线柔软,寻常穿线方法根本无法穿过。

群臣之中那些自认为手巧的大臣,都去试了一下,结果全都失败了。

“陛下,要不然找司制的绣娘来试一试吧?”

房玄龄低声对李世民说道。

司制,是皇宫之中负责服饰刺绣的机构,专职负责妃嬪服饰的绣制与管理,里面的绣娘无一不技艺精湛。

李世民点了点头,然后挥手召来李君羡,让他速速去皇宫司制找绣娘过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

三个难题,一个也没有进展。

太僕寺的人在马馆中折腾了好半天,试了各种办法。

比如,观察小马驹与母马的外形,用母马试小马驹的反应、查看母马的神態等等。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始终无法准確辨认。

有的马驹会跑到多匹母马身边,有的母马则对马驹视而不见。

最后勉强认出了十几对,距离认出全部五十对,还差得远。

辨认木头根梢这事,也被难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