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 穿书:兵临城下,你让我撤军?
次日清晨,甘露殿內。
檀香裊裊,驱散了一丝初夏的燥意。
吏部尚书荀壹与礼部尚书顾之江已奉命早早候在殿中。
两人作为秦昊核心班底的重臣,自然知道秦昊不喜虚礼,故而殿內並无太多侍从,气氛肃静而凝练。
秦昊端坐於首位之上,並未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他將昨日视察军器监与京郊大营的所见所感,简明扼要地道出。
从破虏弩的產量瓶颈,到曲辕犁的试验成功,再到京营兵力稍显空虚但士气高昂的现状。
这些东西都一一陈述,清晰明了。
“……情况便是如此。”
秦昊目光扫过二人,“破虏弩,军器监目前日產十具已是极限。
两月內凑足前线所需已属不易,增量几乎无望。
曲辕犁乃意外之喜,可大幅提升耕效,关乎今秋乃至明年的粮秣根基。
京营兵力,现有两卫五万精锐,骨架犹在,然欲应对潜在变局,仍需未雨绸繆。
今日召二位爱卿前来,便是要议一议,这几件事,该如何统筹,如何推行。”
荀壹率先开口,他掌管天下官员銓选与考功,思维縝密,於实务尤为精通:
“殿下,破虏弩之事,马监正所虑在理。
工艺复杂,匠人熟练非一日之功,盲目扩產恐適得其反。
臣以为,当务之急非增其量,而是保其质、稳其產。
可令军器监擬定详细赏格,对按期、按质完成任务的匠人班组予以重赏,激励其心,確保现有產能不再出紕漏。
同时,工部需加强对相关铁矿、木材等原料的调配保障,勿使生產因原料短缺而中断。”
他顿了顿,看向秦昊:
“至於新兵招募与曲辕犁推广,此二事看似分立,实则关联甚密。
招募新兵,需耗钱粮。
推广新犁,为增钱粮。
若能巧妙衔接,或可事半功倍。”
顾之江捻须沉吟,接口道:
“荀尚书所言极是。
殿下,新式犁既已证实利国利民,推广当越快越好。
然其製造亦需工匠、物料。
或可仿效军器监之法,於各地官营匠作坊设立专线。
並酌情准许部分民间信誉良好的大匠户承接部分部件製作,由官府统一验收、组装,以加快產出。
至於名称,『曲辕犁』贴切易懂,利於传播。”
他话锋一转,谈到兵事:
“京营新兵之募,臣以为,当以稳妥为上。
殿下根基在北,兵源亦当优先从北方诸州府已安定之郡县中,择其民风彪悍、家世清白者招募。
招募时,除体格外,更需考察其家世背景与对殿下之忠心。
可令地方官与驻军协同办理,严格筛选,寧缺毋滥。
初始规模不宜过大,先补足左右晓卫调离后京畿防卫的空缺。
並初步搭建起『五兵营』的架子,待这批新兵训练有成,再看局势徐徐图之。”
秦昊微微頷首,对两位重臣的见解表示认可。
这正是他需要的小范围、高效率的商討。
有些关乎国本的战略决策,知道的人越少,推行起来阻力越小,效果也越好。
“二位爱卿之见,深合本王心意。”
秦昊手指轻叩御案,“破虏弩,便依荀爱卿所言,以稳產保质量为要,赏格之事,由吏部会同工部、兵部儘快议定章程上报。
曲辕犁……”
他看向顾之江:“礼部即刻著手擬定推广方略,选定首批推广郡县,並筹备相关事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